第89章 251~252(第3/4頁)

嬴政眉心一跳,視線落在眼前這群博士身上。

他心裏其實抱有一絲戒備,但意外的是,最開始說話的周青臣並未說什麽不好的話,反倒將嬴政的功績拿出來誇耀了一遍。

這話若是之前聽著,嬴政必然高興,但因為被林阡提前預警過,所以他也只是輕輕頷首,並未多說什麽便讓周青臣退下了。

而後,博士淳於越上前。

因為扶蘇以及之前提出分封制,嬴政對淳於越並不喜歡,只是當初提出分封制的領頭人是王綰,所以他在將王綰罷相之後便沒有再遷怒其他同樣提出了分封制的大臣。

但可能是因為嬴政的不遷怒,讓這些當初在王綰提出分封制的時候附和許多,甚至將人架在了火上烤的大臣以為他真就是個好脾氣了。

淳於越在祝酒賀壽之後,竟再一次提出了希望嬴政施行分封制的想法:“微臣聽說商周立國一千多年,歷代君王一直都有分封自己的子弟與功臣,想要以此來輔助自己治理天下。陛下如今坐擁天下,子弟卻仍舊只是黔首而已,若是日後再出現如齊國田常或晉國六卿一般想要犯上作亂。取而代之的大臣,又有誰能力挽狂瀾呢?”

嬴政看向淳於越,之前掛在臉上的笑容已經完全消失不見,只剩下滿臉的不耐與厭煩。

淳於越卻像是看不懂嬴政臉色一般,繼續勸諫道:“這世上萬事萬物,若不效仿古法,就沒有可以長生不敗的。仆射周青臣只知道阿諛奉承而不思勸諫,加深了陛下的過錯,實在不是忠臣。”

這話一出,別說是被淳於越攻擊的周青臣了,就連對此事知情的林阡都是一臉錯愕。

歷史上這件事發生的時候,已經是秦始皇登基好幾年後了,那時由於嬴政大興土木與強行推行全國改革而沒有給百姓消化時間等等原因,百姓不說有多痛恨嬴政,但對他確實沒有太多的好感。

再加上六國遺族一直不停在各處搞事兒,民間的氣氛真算不得多好。

在這種情況下,淳於越站出來重提分封制還算有那麽一指甲蓋兒的道理,至少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但如今情況已經改變了啊。

天下一統之後,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不但可以吃飽穿暖,甚至還有了讀書的渠道,他們對嬴政不知道有多愛戴。

不但是尋常百姓,就連六國遺族在發現嬴政不曾阻斷他們的上升渠道後,對秦國的仇恨與抵抗情緒也緩和了不少,再加上百姓們肉眼可見地擁戴嬴政,完全沒有搞事兒的機會,自然也就沒人願意搞事兒。

在這種情況,重提分封制?

重提分封制就罷了,他還攻擊剛剛將嬴政大誇特誇的周青臣?說他阿諛諂媚就算了,竟然還說“加深了陛下的過錯”?

加深的前提,是原本就存在錯過。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淳於越這番話真正想要說的人是誰。

但別忘了,他們如今是在嬴政的生日宴上。

在生日宴上說這話……

林阡都嚇到了。

她突然有些後悔,應該提前將今天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告訴嬴政的——

即便她並不確定事情是否會在今天發生,但至少可以讓他做個心理準備,不至於突然受到這等暴擊。

林阡果斷起身:“淳於博士這話過於可笑,無論是齊國還是晉國,難道就不是施行的分封制嗎?可這些被分封之人在田常篡齊與三家分晉的時候又起到了什麽作用?”

“至於你說這世上萬事萬物若是不效仿古法就不能長盛不衰,這話更是可笑。你所說的效仿古法中的古,到底是指的周朝還是更早的古人?”

“若說周朝,那你將周朝之前的商朝與夏朝,乃至於更早之前的三皇五帝置於何處?若不是周朝,那商朝與夏朝的制度與周朝可並不一樣,你說效仿古法,到底是效仿哪一個古?”

“最可笑的是,你口口聲聲說著效仿古法才能長盛不衰,若你這話真的沒錯,那請淳於博士告訴在下,那夏商周到底是如何亡國的?”

淳於越這話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李斯緊跟著站出來:“三皇五帝推行的制度從來不曾重復,祖孫三代所施行的制度更不可能完全一樣,制度的發展是因時代變化而產生,從來就沒聽說過後代的制度一定要與先輩的制度完全一樣或完全相反。”

“真正適合的制度,從來都是結合當前現狀與先輩經驗因地制宜,一定要與先輩相似或相反,只會給整個國家都帶來災難。”

林阡還顧忌著自己的身份,沒有對淳於越惡言相向。

李斯可沒有這樣的顧慮。

他看了淳於越一眼之後,毫不客氣地開口:“陛下之功勛前不曾見古人獲得,後大約也難有這等開創之舉,此等萬世不朽的功勛,又豈是那些愚蠢迂腐的儒生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