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225~228(第2/8頁)

嬴政看向郡守:“他說的情況可屬實?”

郡守頓了頓,雖然不想承認,卻還是點了點頭:“大家都知道他們與過去不一樣了,但之前幾百年的遭遇與長輩灌輸的印象卻並沒有那麽容易忘記,這種事情只能慢慢來。”

嬴政聽了,愈發覺得一定要讓這些匈奴的孩子入學。

不能讓這種割裂的情況繼續存在。

匈奴人個個身強體壯,青壯年可以如百越般和當地人混合在一起兵役軍訓,相處多了就會產生感情,自然就能忽略彼此身份視作一體;而讓小孩子與當地人融合的契機,最好的自然是學校。

他直接問道:“可存在你們想要帶著孩子去報名,卻被人拒收的情況?”

那縣令趕緊搖頭:“沒有沒有,我們是在來了郡城之後,才知道學校的存在,但同時也知道了學校已經招收完學生,都已經開始上課了。”

郡守忍不住開口:“其實微臣想過派人給他們送一份布告過去,但微臣派去的人在草原上轉了兩天,愣是沒找到他們人影,最後只能帶著布告空手而歸。後來想著報名時間這麽久,他們每個月也都有人會帶著貨物到到各個郡縣去交易糧食物資等物,定然可以看到布告上的內容,所以便沒再多管此事。”

在學宮開設了“掃盲班”後,如今整個九原郡認識隸書、楷書的人比懂得篆書的人多很多,郡守在寫布告內容的時候還特意全用的學宮老師教的簡單文字。

誰能想到,這群匈奴當中竟然根本就沒人認識布告上楷書的人呢?

這事兒就是個徹徹底底的烏龍!

但即便是烏龍,這件事也透露出了一些問題——

比如匈奴即便已經歸附了秦國,也仍舊與秦國少有交流;比如匈奴與各郡縣來往不便,所以才會一個月才去交易兩三次;比如兩方想要交流只能等匈奴主動前往郡縣,郡縣官員卻沒辦法找到匈奴,朝廷下達的政令也沒辦法第一時間送到匈奴手中……

嬴政自然也想到了這點,而他也在第一時間想到了解決辦法——

在草原上修路。-

但除了修路,還應該想一些其他措施。

林阡提議道:“可以在路邊開一家驛站,由各部落派人鎮守。一旦朝廷下達政令,便由郡守派人將其抄錄一份後送去驛站,再由看守驛站之人送達各位縣令手中?”

秦國的“郵政”業因戰爭而發達,開一個驛站也算輕車熟路,並不麻煩。

嬴政尚未開口,那縣令便忙不叠點頭道:“可以可以,我們很願意派人到驛站鎮守。”

都已經吃過一次虧了,他們可不想再因為這些原因而錯過更多機會。

嬴政一頓,點頭:“等水泥路修好後,郡守立刻派人去各縣路邊開設一個驛站。驛站裏的人需仔細挑選,如其他驛站般給予正經職位,靠朝廷發俸祿。”

那縣令眼睛一亮,更是興奮地連連點頭。

不過……

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斯開口:“若匈奴真的無人認識隸書楷書,今年這些匈奴孩子恐怕不能入學了。”

那縣令面色一僵:“距離學校開學也沒多久,真的不能通融一二?”

李斯無奈:“並非不能通融,只是即便準許你們的孩子到學校去學習,他們也跟不上老師的講課內容。這些已經入學的孩子,都在學宮內至少學習了一年的拼音與簡單文字,學校的教材也都是按照這些孩子的水平編撰,匈奴的孩子不曾學過拼音與簡單文字,上課恐怕很難聽懂。”

這話一出,所有匈奴縣令都愣住了。

張良見狀笑道:“這對你們而言是好事兒啊,學宮開設的拼音文字課程主要是為了給當地百姓掃盲,講課內容其實不多,三四個月就能教完了。你們的孩子既然不曾學過拼音與文字,就算之前報名了也沒辦法讀書,還是要去學宮學習。現在後悔還不如盡快將人送去學宮,明年開學便可報名,也不算耽誤了孩子。”

匈奴縣令們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震怒·==

嬴政一行人在九原郡待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親眼看著那些匈奴人將孩子送到學宮讀書,並正式開始修路之後,這才滿意地準備離開。

離開之前,嬴政到學校去看了眼冒頓與韓信兩人。

韓信自不必提,他天生腦子聰明,學起東西來快得驚人,而且基本不偏科;冒頓竟然與韓信相差不大,而且在政治上面還更有天賦,語文方面卻有些拖後腿。

嬴政看過兩人的成績,又親自見過了兩人與同學的相處模式,心裏有了數。

不久,嬴政一行人離開九原郡。

那日正好是休息的時候——

林阡原本想要推行雙休制,但意外遭到了從大臣到百姓的全部反對,最後只能為這些可憐的學生爭取到了一個月休息兩天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