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13~116(第3/8頁)

吳樂姐那性子,嘖……

王蕓放心了,與吳樂、呂雉二人道別後,便再次回了自己駐紮的地方。

==·裝訂·==

這日上朝,嬴政突然想起了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的雕版印刷,於是在商量完正事兒後便轉頭看向了負責研究雕版印刷的王綰與李斯二人。

他心情有些不好:“距離谷豐侯提出雕版印刷也過去有幾年了,之前寡人被戰事牽絆住了注意力,一直沒有多問,如今卻不得不問上一句,那雕版印刷聽著也不困難,你們難道一直不曾弄出成果?”

王綰與李斯對視一眼,心中暗暗叫苦。

王綰作為主要負責人,不得不率先開口陳明情況——

他們折騰了這麽久,其實並非沒有半點兒收獲。甚至就在前兩個月,匠人們還做出了一個完美的雕版模板,他們實驗後更是確定,那雕版印刷的效果與林阡之前所言一般無二,印刷成書的速度確實格外的快速迅捷。而且印刷出的書籍每一份都一模一樣,效率比手抄高了不知道多少。

但他們在做出了第一個完美模板後清點浪費的木板成本,結果算出來總額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最關鍵的是,當第一個完美的模板做出來後,他們再做其他書籍的雕版模板,出錯率仍舊居高不下,比生疏的第一次雕刻模板時熟練了一些,卻並不能減少太多成本。

若想要回本兒,還想要將書籍的價格大幅降低的話,他們至少需要印刷十萬冊書籍才行。

但秦國如今的識字人數有沒有十萬,那都是個未知數呢。

他們也是沒辦法了,便幹脆趁著嬴政詢問拋出了問題,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想出一個解決辦法。

林阡聽完卻有些懵:要賣十萬才能回本兒?

開玩笑的吧?

現代印刷幾乎全部采用機器,雕版印刷幾乎已經徹底退出舞台,她不見得清楚雕版印刷成本的具體數值。但是,即便是明清時期的讀書人也不見得會將每一本書買回家吧?

而像是明清時期風靡的各種小說,就更不可能達到十萬的銷量了。

而且明清時期的書籍價格算不得多高——

不然不會出現那麽多的讀書人。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采用雕版印刷的印刷坊難道全都是在虧本兒做生意?

林阡下意識皺緊了眉頭。

她看了眼面色陰沉的嬴政,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相國可曾帶來樣書?”

王綰看向林阡:“谷豐侯可有高見?”

“稱不上高見,”林阡有些尷尬,“據我所知,雕版印刷在模板階段雖然可能造成極大的成本消耗,但肯定不至於出現十萬冊銷量才能回本這種狀況……我猜想許是自己忽略了什麽,所以才造成了這一結果,希望相國能給下官一個補救的機會。”

王綰連道不敢,而後立刻從袖口掏出了一卷書:“這便是我們印刷出來的第一冊 書,是在下與廷尉李斯合作收集並編撰而成的,一本名叫《韓非子》的法家書籍。”

林阡茫然地看著王綰手中那如畫卷一般的卷軸:“這是……書?”

王綰瞬間從林阡的反應中察覺到了不對,他略帶了幾分小心詢問:“難道谷豐侯印象中的書籍並非這般模樣?”

他與李斯對視一眼,頓時面色大變:若果真如此,他們這兩年豈不是在白用功?

林阡遲疑片刻,問道:“難道,你們將《韓非子》整本書,都印刷在了這……一卷書冊當中?”

王綰:“……倒,倒也不是。”

林阡正要松口氣,就聽王綰開口:“因《韓非子》此書字數多達十萬有余,所以我們特意將其分作了上中下三冊。”

林阡哽住:“上中下?”

總共十萬字的書籍,就算分成上中下三冊書籍,一冊也有三萬字。

長達三萬字的雕版模板,中間但凡雕刻的文字出了錯、字體大小不一、不小心弄出了劃痕,整個模板都只能廢棄不用,出錯率這麽高,成本怎麽可能不高?

王綰看著林阡,表情變得有些難看:“有、有什麽不對嗎?”

能有什麽不對?哪兒哪兒都不對!

林阡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直接問道:“我能知道,您一開始為何會選擇用這種卷軸的方式裝訂書籍嗎?”

王綰疑惑:“以前都是這樣這樣裝訂的?”

林阡終於明白過來到底是怎麽回事了,她嘆了口氣,解釋道:“因為雕版容錯率太低,所以在雕刻模板的時候,匠人就會盡量縮小雕版的篇幅以及上面可以承載的文字數量。人為減少文字數量後,雕版的容錯率就大大提升了,而且即便某一塊小的模板出了錯,也不會影響到了其他模板的使用。”

王綰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林阡這話的意思,當即瞪大了眼睛。

林阡將書冊拉……拉開一小半,而後按照自己印象中A5紙張的大小,伸手從中間比劃了一條線出來:“一般將紙張裁剪成這種寬度就夠了。這般大小的紙張一頁也就可以記錄幾百個字而已,模板出錯的概率低,大家看書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