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053~056

==·大捷·==

姚賈此人,在戰國晚期也算是個人物。

他本人不過是魏國一個小小的看管城門的監門卒的兒子,地位低下,並不被身邊人尊重。一直到後來投奔秦國,才憑著好口才引起了嬴政的重視。

當時楚國、燕國、趙國與越國想要合縱抗秦,此消息傳入嬴政耳朵後,意識到不能讓四國聯合起來——

那時秦國雖然已經足夠強大,但尚未積蓄起足夠的力量,何況四國聯合的兵力即便是強大如秦國也不一定能吃得消,就算最後仍舊獲得勝利,只怕也是慘勝,此一戰之後恐要繼續休養生息幾十年才能緩和過來,繼續一統天下之圖謀。

於是,嬴政便向文武百官問計。

四國使用帶合縱之謀,秦國理所當然要以連橫之策破之。

但可惜的是,當時的秦國並無出色的縱橫家。

最後還是姚賈主動請命,提出可以以錢財賄賂各國重臣,讓其放松警惕,消解各國並非堅不可摧的合作,並篤定承諾“必絕其謀而安其兵”【引用】。

嬴政當時許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但他這一步棋無疑走對了。

姚賈拿著他資助的“車百乘,金千斤”出使各國,通過賄賂各國重臣,很快就讓他們的聯合破滅。

在姚賈成功出使歸來後,嬴政喜不自勝,直接“封賈千戶,以為上卿”【引用】。

所以這次遇到類似的需求,嬴政下意識便想到了姚賈。

姚賈並未推脫。

或者說,即便嬴政這次不曾召見自己,姚賈也是要主動求見嬴政請求出使趙國的。

而姚賈尚未抵達趙國,便已經想到了兩個合適的賄賂人選:早有前科的重臣郭開,以及貪婪程度與受趙王重視程度並不比郭開差多少的韓倉。

-

王翦與楊端和這兩位將軍也算是一對老搭档了,二人早在秦王政十一年時就一起合作率兵攻打鄴地,同樣是分兵兩路直接包抄的戰術,當時異常順利地拿下了九座城池。

這種戰術對王翦、楊端和兩位將軍而言並不陌生。

是以當嬴政正式下令攻打趙國後,王翦與楊端和在商議後便默契地定下了由楊端和統帥河內的兵丁,繞過路上城池直奔邯鄲,將其包圍等候王翦;再由王翦統帥上地(地名)的將士,一路直奔井陘,攻占下井陘後率兵前往邯鄲,兩軍會合後再強攻邯鄲。

為以防萬一,王翦還派遣了猛將羌瘣攻打其他城池為二人掠陣,避免其他城池聞訊後派兵前往邯鄲救援。

這套戰術任誰也說不出問題來。

而以秦軍之勇猛,除李牧麾下代北軍外,其他趙國軍隊根本不是他們對手。

是以不過區區三個月的時間,王翦便順利拿下了井陘,楊端和也一路勢如破竹般率軍抵達邯鄲城下,羌瘣更是一連拿下多座城池,直接切斷了邯鄲的後路,三軍聯動,直接打了趙國一個措手不及。

趙王之前就被趙國百姓嚇破了膽,如今眼瞧著兵臨城下,更是驚慌地失去了所有理智。

-

面對兇猛如秦國,趙國勢必會向其他國家求援,而其他國家就算內政混亂,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忘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若不提前預防,必然會給秦國攻趙帶來不小的麻煩。

而這時候,前段時間因玉米而起的風波便可以利用起來了。

嬴政以玉米為誘餌,釣出了無數探子,並將所有探子斬首示眾,毫不留情。

其他國家恨嗎?當然恨!

只是秦國強大,他們並不敢因此而妄動,否則極可能引來秦國的鐵蹄。

但若他們知道,這些損失原本是毫無必要的呢?

姚賈提前被派到趙國活動,嬴政手中並無合適人手,於是便轉變想法,決議以流言挑撥各國關系。

於是沒多久,各國便開始流傳“秦王惦記著華陽太後當年在宮變時幫忙的情誼,原本想要贈送一部分玉米種子給華陽太後,卻沒想到同樣找秦王討要玉米種子被拒的趙太後因為嫉妒,竟然找到華陽太後與之大吵一架,最後將華陽太後氣病,不治身亡”的消息。

這消息值得相信嗎?

至少在大部分人眼裏,是非常值得相信的。

畢竟趙太後與秦王嬴政之間的關系,眾所周知地差;而嬴政為了樹立孝順的形象,也確實對華陽太後不錯。

關鍵是,這則流言的兩位知情人——

趙太後與昌平君因為所知消息並不全面,也並不能分辨此事的真假。

趙太後只知道自己確實討要玉米失敗了,且確實去找華陽太後大吵一架,將人氣得重病;昌平君也只知道嬴政在華陽太後生病後格外孝順,幾乎日日到她宮裏探病。

但對華陽太後是否曾趁著生病向嬴政討要玉米種,嬴政又是否真的想過將玉米種送給華陽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