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037~040(第2/7頁)

尉繚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也跟著開口:“歷史上有名的治國能人,幾乎每一個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書本典籍上,秦國小吏卻並沒有沉下心研讀聖人典籍的機會。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也必須花在鍛煉自身以備隨時進入戰場拼殺。”

王綰也明白過來:“律法向來只能治人而不能治國,可其他聖人典籍,朝廷並未命人抄錄下發給各個郡縣,百姓窮困,自己無力花錢購買也無處接觸,沒有給百姓提供條件,百姓自然無法長成陛下想要的模樣。”

李斯補充道:“而且想要學到可以治國……不,哪怕僅僅只是治理一個郡、一個縣的程度,也需要十好幾年時間學識與見識的積累,可若是進入學室學習秦律,聰明的百姓甚至一兩年就能達到合格標準,成為讓人艷羨的小吏。在兵役的威脅下,不太可能有人願意讓自家孩子去學前者。”

畢竟說不準什麽時候,孩子上了戰場就回不來了。

王綰點頭:“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如今的秦國只怕是培養不出陛下想要的人才。即便攻打下其他國家,為了最大限度地吃下他國土地與人口,推行秦律與軍功制度也勢在必行。”

除非,秦國廢除如今的軍功制度。

可偏偏軍功制度才是秦國強盛的關鍵,若是廢除,無異於主動拱手奉上大好局面。

嬴政皺眉:“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李斯三人面面相覷,最後還是李斯主動開口道:“也許,只能等天下安定之後,才能著手培養其他人才。現在最要緊的,應當是秦國儲備的小吏不夠用……”

若是夠用,也不至於連一個小小的潁川郡(韓國)都必須啟用舊貴族管理一方百姓。

嬴政不是不明白李斯三人的話,但他看得更遠,他完全可以想象,若是無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取代舊貴族,以後即便是秦國統一了天下,只怕也沒辦法真正的掌控他國土地與百姓。

幾位大臣說起國家大事時整個人都像在放光,林阡下意識就選擇了安靜。

如今幾位大臣說完了,一直安靜磨墨的林阡才像是解脫了什麽束縛一般,整個人都變得活躍起來。

當然,她也不敢在這種嚴肅的場合貿然開口,只是在心底隱隱為剛才聽到的話感到新奇:她以前可從不知道秦國還有專門學習法律的地方,更不知道只要認字兒的百姓都能去裏面學習,學成後就可以立刻走馬上任。

不過也有問題……

【那些百姓認識一些字後倒是有了去學室學習律法的出路,可對於老百姓而言,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從無到有的認字吧?這年頭又沒有拼音,更沒有聲律啟蒙等幫助認字的書籍,我要不是有前世的基礎在,沒個正經的老師教導,指不定現在連“一”都不認識。】

【如果所有秦國百姓都認識字,也都可以進入學室學習律法,哪怕有戰爭這個人命收割機在,秦國也不至於這麽多年一個能臣也沒出啊。】

【秦國現在最應該做的,明明是讓所有人都讀書識字!】

嬴政忍不住看了林阡一眼。

林阡反應過來,忍不住在心裏嘀咕一句:【嬴政你如果真聽得到我的心音,就當我剛吐槽的話是耳旁風,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行了啊!我前世就是個普通人,對政務一竅不通,剛才就是胡說八道你千萬別當真!】

==·人口·==

林阡倒是想過借此機會再次試探嬴政——

上次試探半路夭折,可不代表她就真的相信了嬴政沒有類似於讀心術一樣的異能。

林阡至今也對此半信半疑。

但此事畢竟是國事大事,決策本身涉及一國百姓,她還是不要瞎摻和比較好。

嬴政無奈:他又不是蠢的,怎可能聽風就是雨?

如果自己真決定采納她“讓所有人讀書識字”的“建議”,肯定也只是因為這個建議真的有用,而不僅僅只是因為她提出了這個建議。

但問題是,“讓所有人讀書識字”對現如今的任何國家而言都不現實。

其他國家不願讓百姓讀書識字,或許還是因為貴族阻撓,秦國卻並非如此,歷代秦王沒有“讓所有人讀書識字”以培養屬於秦國自己的人才,僅僅只是因為……

讓所有人讀書的成本太高而已。

竹簡、木牘等記錄文字的載具太厚太重,傳播不便;布帛等記錄文字的載具堪稱價值千金;可以寫在竹簡木牘與布帛上不暈染的墨同樣昂貴;毛筆最容易得到,但吸墨性好的毛筆也並不易得……

更不要說,書籍一向被貴族視作傳家寶,輕易不會讓其他人抄錄借閱。

若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讓所有人讀書識字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除非能降低讀書的成本,否則即便是秦國也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