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美食紀錄片 二更合一……(第2/4頁)

田螺完全不知道劉導演來這裏是為了將自己挖走,點頭附和洛淮安的話:“我也沒有想到我自己以前的老板會來我現在工作的地方吃飯,真是太巧了。”

學生們聞言驚訝無比,不禁開始感嘆洛淮安的好運氣。天下有無數好吃的地方,被節目組挑上的概率萬中無一,老板簡直是歐皇。

他們在液晶電視底下說話的時候,時間漸漸來到晚上七點半,《人間之味》紀錄片正式播放。

一陣標志性的悠揚BGM從喇叭之中傳出來,液晶電視上終於出現畫面。

電視下面的所有人見狀,於是不再聊天,專心致志地開始看節目。

頁面上出現行雲流水的大字:“第二季第一集,華夏第九大菜系。”

很多學生見到這個標題,撓了撓頭,非常不理解。

華夏不是只有八個菜系嗎,哪裏來的第九個菜系?到底是他們的記憶出了問題還是節目出了bug?

直到有人小聲說道:“華夏第九大菜系就是食堂菜啊。”

華夏共有八大菜系,隨著時間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提出第九大菜系的概念,滇菜,津菜和渝菜等等菜系開始爭搶第九大菜系的名頭。

然而在很多人眼裏,第九大菜系其實不用爭,早就花落食堂菜的頭頂上。

食堂菜覆蓋範圍大,影響範圍特別廣。大部分的人可能沒吃全過八大菜系,但幾乎都吃過食堂菜。而且食堂師傅敢於創新,敢於下猛料,食堂菜活力迸發,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九大菜系。

上一季的《人間之味》紀錄片,已經講過九州八大菜系。這一次劉導演趕上了熱潮,決定用紀錄片的部分篇幅講講華夏第九大菜系。而航空大學八食堂則是劉導演選中的主角中的主角,被剪輯師放在最開頭。

現如今國內主要有兩種美食紀錄片拍攝方法,一種是以美食為主,講述美食的前生今世和味道口感。第二種是以美食為輔,講述廚師和客人的故事。

在劉導演之前,市面上的紀錄片采取的都是第二種方法,這種美食紀錄片裏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美食特寫,隨後便開始講述各種人的煽情故事。而劉導演則不喜歡這種講述方法,美食紀錄片既然都叫美食紀錄片了,主角怎麽能是除了美食之外的其他東西呢?

劉導演雜糅了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通過人物來講述美食,人物絕對不會喧賓奪主,只起到串聯美食的效果,美食是永恒的主角。而且劉導演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素養,常年跋涉在祖國各地的經歷讓他擁有著對土地極其濃烈的感情,他並沒有將美食紀錄片有限的篇幅讓人表演煽情橋段,而是盡可能地通過美食來展示祖國的風土民情。

劉導演拍攝的美食紀錄片同樣能給人帶來感動,但卻不是用煽情故事來傳遞,而是用祖國的文化,傳統和人情來傳遞。

這種拍攝方式猶如一股清流,一下子擊中了觀眾的心臟,讓觀眾們欲罷不能。

觀眾們一邊看著美食,一邊能通過美食來感受到地大物博的祖國的風土民情,既收獲了饑餓,又收獲了知識和感動。所以《人間之味》才能人氣和口碑雙豐收。

洛淮安只聽過《人間之味》的大名,倒是沒有看多少集,心裏覺得特別新鮮。而且這次她並不是旁觀者,她在其中有切切實實的戲份。

她忍不住激動起來,坐在最近的桌椅上,用手托著下巴,期待地看著電視。

一個字正腔圓,聲音沉穩的旁白說道:“九州地大物博,菜品多如繁星。我們無法統計所有菜品的數量,也毫無爭議地劃分菜系。近些年網上出現一個論調,將食堂菜稱之為華夏第九大菜系。這個說法看上去離譜,仔細想想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今天我們來到江城航空航天大學的食堂,來探索一下華夏第九大菜系食堂菜的冰山一角。

食堂老板名字叫做洛淮安,她長得尤其年輕,但是認識她的人沒有一個人敢因為年齡的原因而小瞧她,她不僅是食堂的老板,還是食堂的大廚。一個成功的廚師絕不依賴於青春,更仰仗的其實是厚重的經驗。

而食物最重要的是風味,漢字中的“風味”永遠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風味不僅是舌尖感受到的味道,更是嗅覺和心靈能夠感受到的味道。既來自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常見的風味有五味,酸甜苦辣鹹,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超出五味的鮮。

在探尋食物的風味之前,航空大學的食堂老板建議我們先去看看她的食材庫。

洛老板的食材庫也就是江城的香山,香山洋溢著田園氣息,種植著五花八門的蔬菜水果,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味道。

老板和員工將土地裏的白蘿蔔□□,趁著新鮮放進壇子裏腌制,腌制好的白蘿蔔首先會被送往食堂。學生們說有了脆辣鮮甜的白蘿蔔,再寡淡的日子也變得溫暖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