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2/3頁)

當然,如果時間擠一擠,還是能夠完工的,但是因為寒日那年大家都被餓怕了,現在更願意多種地,畢竟房子破點可以住,缺糧食可要命了。

李青文一到,衙門外面的官兵看到了,他們都認識李青文,笑嘻嘻的問是不是找江大人,不用他們通報,李青文就進去了。

江淙正在跟周豐年說話,李青文原本想在外頭等一等的,但是江淙將他拉進來,把手裏的熱茶放在李青文的跟前。

說完話,李青文口氣的問候了周豐年,問他吃不吃豆包,家裏剛出鍋的。

周豐年正好不知道該吃啥,聞言便跟著江淙和李青文一起去了,他不單自己來,還把周從信和周從望也帶上了。

出來的時候,李青文喊上了陳文,到家後,又去營地裏面找蔣立平和方氏他們一家人。

豆包是粘的,餡是甜的,隨便配點鹹菜吃幾個就飽了,大晌午的,大家都沒有喝酒,吃光了幾鍋豆包,打著飽嗝離開了。

吃完飯,李青文拎著一筐凍的半硬的豆包去給姐姐家送去,吃完的江淙跟著他一起。

邊城的下午時分短暫,吃完飯一個多時辰天就暗了,倆人把豆包送到,說了一會兒話,又被強留下吃了頓飯,直到天黑才脫身。

因為蒸豆包,東西兩個屋子的炕都被燒的滾燙,李青文帶著倆侄子去營地裏面睡,當然,晚上江淙也不去新城留在這裏。

夜深了,李正亮哥倆睡的一塌糊塗,旁邊被窩的裏的倆人嘴巴膠著在一起,李青文豎著耳朵聽周邊的動靜,嘴腫起來了,心臟砰砰跳。

每當這個時候,李青文迫切想讓兩個人正大光明,起碼在家裏給江淙過了明路,但是這回換成江淙不急了,還勸說他等到讀完書再說,這個時候不要分心。

李青文有點納悶,這次回來,好像所有人都不急了,從前催著他成親生子的爹娘變口風,只字不提他的婚事,原來想要到李家請罪的江淙仿佛也開始了從長計議……

想了想,還是讓家裏人過個好年吧,畢竟還有幾天了,李青文想,今年就暫且先不挑明。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倆人蒙頭在被窩裏動手動腳,一直折騰到雞鳴響起,李青文嘴巴上倒是沒留下甚印記,但累的睜不開眼睛,沉沉睡去。

第二日,李正亮跟李正明說,“以後可不能再挨著小叔一起睡覺了,太不老實,我被他踢了好多腳,要不是太困,我都想挪被窩了。”

李正明一邊打著呵欠一邊洗臉,他睡在哥哥的旁邊,倒是沒感覺到啥。

此時的李青文還在睡覺,並沒有聽見兩個侄子的對話,否則又得鬧個臉紅。

蒸完豆包蒸饅頭,做豆腐,做粉條,在忙忙碌碌中,過年了。

爆竹在火中發出不小的動靜,越響亮就預示著明年更順遂,家家戶戶的院子裏頭都響個不停。

愛玩的小孩子倒是高興的很,還有一只只大狗,先是嚇的耳朵豎起來,後來聽著動靜反而興奮的跑個不停,騾馬則不好受到這個驚嚇,畢竟馬棚裏還有幾十匹母馬揣著駒子,母子金貴的像是眼珠子一般,所以都會離馬棚遠些燒。

年關忙,年關忙,不到過年這一天,活永遠都看不到頭。

陳氏終於有空坐在了炕上,晚上,到了時辰,李青文跟著爹和大哥抱著厚厚的紙錢,去東南方向燒了。

這個方向不單有並州老家,還有邊城的新墳地和祠堂。

祭祖的人家不在少數,冷冽的寒風中,一張張還沒燒盡的紙錢被風刮的到處都是,這是活著的子子孫孫對死去的先人的思念,還有對故土的眷戀。

燒完紙錢,李青文回去給炕上坐著的爹娘磕頭,李青風和兩個侄子還有其他人只磕了三個,李青文磕了六個。

姜氏笑著道:“我們仔兒可真是孝順,去年沒回來,今年一起給補上了。”

李青文接著又磕了幾個,陳氏舍不得了,趕緊把小兒子給扶起來,嗔道:“咋還磕起來沒完了?”

“我這是替我哥磕的。”李青文笑著說道:“江大伯同意把我哥送到咱家了,他還在忙著,我把這頭給磕了。”

陳氏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要真是這般,更不能磕這個頭了,我們白撿那麽大一個兒子,不能占便宜沒夠啊。”

過年都有新衣服,陳氏也給江淙做了,即便李青文不磕那幾個頭,這衣服也是少不了的。

官兵也要吃年夜飯,不過那頓飯下午便開始了,江淙跟周豐年他們跟著官兵一同吃了些,然後吃完就得出去巡視。

依舊還是從前的老規矩,越是特殊的日子,巡視和防守越是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同在邊城,李青文又不能跟江淙一起過除夕夜,而且,過年之後,李青文和齊敏等人返回京城時,江淙依舊沒有空閑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