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邊城的風向是會變的, 所以風車的設置很特別,在扇葉兩邊建了墻,擋住別的方向吹來的風, 只有北邊的風才能通過,鼓動木頭扇葉,帶動中間的轉軸。

風不停,磨轉動不斷, 磨坊裏頭始終都有人,百姓和官兵共用, 相互有個謙讓。

一群大狗拉著爬犁車到磨坊來, 爬犁上裝著幾袋子黍子。

因為離的不遠, 李青文就沒套馬, 這些狗每天上蹦下跳,正好散散它們的精力。

他剛到,裏面夥房的人便出來幫著把麻袋從車上擡下來。

快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撒年糕, 李青文讓娘親泡了豆子, 準備蒸幾鍋豆包嘗嘗鮮。

因為夥房的人跟著官兵去了新城,雖然沒有幾裏地那麽遠,但確實跟李青文他們碰面不容易了,好不容易撞到一起, 自然高興的說個不停。

石頭磨盤動個不停,磨盤上方有個木頭漏鬥,漏鬥裏面的糧食往下灑, 灑到石墨中間的孔洞裏面, 石磨轉動, 磨成的面粉從旁邊的口裏流到下面的簸箕裏面。

建磨坊的時候費了不少力氣, 不過建成後,可是人人誇贊,不單牲口省力,人在屋子裏頭也不用挨凍,只看著米和面就好了。

夥房有幾個人明年就可以回家了,但他們想留在邊城,倒不是對這裏多有感情,而是想要賺點銀子。

這幾年,他們看著城外的百姓日子越來越好,當然知道是因為邊城物產豐富,一想回去敲打家裏那幾畝地,真不如在邊城這裏闖蕩兩年。

夥房的人跟李家人關系好,留下來也能跟村裏人相互有個照應。

像他們存著這般心思的人不少。

朝廷突然對這座寬廣無垠的森林進行戒嚴,不允許大梁北上挖參的人隨便進入森林,也不許普句人靠近,除了查圖部落的,就只有邊城的百姓能進去摘個果子采個藥。

也就是說,留在邊城過日子,是唯一能進入森林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以後再有沒有就不一定了。

在夥房人的幫助下,黍子被磨了兩遍,黃面細細的,重新裝回了麻袋裏面。

雖然李青文也想幫他們磨一會兒,但是被夥房的人硬是推了出去。

雖然沒有紅蕓豆,但是他們這裏有豌豆,把豌豆煮熟,然後拌上糖,搗成豆泥,黃面加水,和成面團,把豆餡包起來,就成黃豆包。

除了純豆餡,也可以往裏面加些果脯和果仁,這樣口味更豐富些,用來哄孩子最好不過。

為了區分這些餡不同的豆包,一般都會做些標記,譬如做的大小不一樣,或是在豆包上戳兩個眼睛,否則家裏這些皮猴子,為了吃到自己想要吃的餡,怕不是會把所有豆包都偷偷掰開瞧一遍。

原來,邊城漫長的冬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雖然冷,但是不用幹活,又能玩雪,更又那麽多吃的,恨不得一年到頭都是冬天。

自從村裏開了學堂,冬天反倒是讀書的最好的時候,一個個野孩子被拘的受不了,天天裝病,試圖逃脫課堂。

李正亮就是那個最能裝的,入冬以後,天天不是這疼就是那疼,甚至因為不想去上學,還去給張氏守靈堂,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李正明也覺得讀書辛苦,但他是老實孩子,除了早上起來穿衣服困難,念書倒是不偷懶。

後屋在蒸豆包,李正顏肉肉的臉蛋貼在李青文的手上,商量道:“小叔,讓我替大哥讀書行不,他真的很難受。”

李青文把她抱起來,“這話咋不跟你爹說?”

懂事的李正顏早就跟爹爹說過這話,不過李青瑞沒同意,小丫頭這是給大哥搬救兵呢。

可惜,李青文這事上幫不上忙。

家裏蒸豆包,李青文去新城找江淙過來吃飯。

新城的內城到處都是青磚紅瓦,冬天看上去比黃色的土墻更冷些,主街道倒是很熱鬧,雪被掃的很幹凈,路兩邊的鋪子都開著,不用仔細看,冒著熱氣的一定是賣吃食的。

這鋪子有一半以上都是流犯的家眷開的,吃食也是天南海北都有,有一家包子鋪挺有名的,李青文吃過梅幹菜餡的包子,味道不錯。

這裏有一家賣酒的,是李茂群開的,生意紅火的很。

跟從前的寒酸不同,主街盡頭的衙門很是高大寬闊,這裏不單處理日常邊城的防務,還接收初到邊城的官差和流犯。

今上雷厲風行,登基後,砍頭的不少,流放的更多,至今邊城的流犯已經有數千名之多,管理事情更加繁瑣。

從外面看,衙門威武的很,實際上只有前面這一片能唬人,後面的將軍府至今還沒有蓋起來,還是一片蕭瑟的空地,自從林潭離開後,邊城沒有將軍,這個將軍府自然也就不急。

一年到頭能動土的月份就只有那幾個,但那幾個月裏面又要種地又要做工事,忙的不可開交,相比之下,外城比將軍府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