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2頁)

當然,看不了一會兒就被大人給轟了回去。

李青瑞和李青宏等人已經準備好了,就在他們擔憂李青文為何遲遲不歸時,江淙和李青文披風帶雪的到了家。

倆人被按在炕上歇著,有啥事其他人忙乎就成了。

李青文歪倒在被子垛上,從口袋裏一個個的往外掏柿子餅,爬犁都裝滿了,未免馬趕路辛苦,他只在身上揣了一些回來。

這新奇的玩意,誰也沒見過,家裏幾個人大人分了一個吃,軟糯香甜,中間的糖心真真是甜到了心坎裏!

因為味道好,他們都沒再吃,全都留給了家裏兩個小的。

李青文本來想讓倆侄子拿去給老邢頭他們嘗幾個,結果哥倆跑的比兔子還快,兜著好東西已經跑去了營地,跟老邢頭他們一人一口的分著吃了起來。

當然,這個可不是白吃的,老邢頭等人吃完得把牛糞刨出來給他們。

最近哥倆又喜歡上攢牛糞和馬糞,也不知道到底要幹啥。

也就是今天李青文回來了,要不李茂賢他們都看不到這倆孩子,不光他們,村裏的孩子也更喜歡住在營地裏頭。

這次哥仨進京,到時候千言萬語都說得,家裏就不必再給李青卓寫信,倒是李茂賢寫了兩封,一封給秦林,另外一封給程年明。

雖然離開柳山縣時便已經給倆人分別通了信,但那時才出發,現在一家和村裏人在邊城落腳,自然少不了給倆老哥哥報個平安。

他們要去京城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營地裏的流犯找上門,求他們幫著給親人和朋友送信,有的收信人在京城倒是便利些,有的在南邊,這種還要另尋商隊和跑差。

李青文他們從前捎信的時候可是花了不少銀錢,今日終於也能收一回辛苦的錢。

孫永浩沒銀子,想給布頂替,李青文看了人家恁多書,用了那多紙,不可能伸這個手。

還問孫永浩缺什麽,他從京城帶。

李茂賢家剛安靜幾天,又有客人紛紛上門,一直到李青文他們出發這一日,家中來客依舊不減。

流犯們也是沒有辦法,邊城這個鬼地方實在是太偏遠,一年只有押送犯人的差役來幾回,想要和外頭聯絡實在是難。

好不容易有個機會,自然都奔著來。

江淙和李青宏在檢查爬犁和馬匹,李茂賢和李青瑞在接待客人,李青文把甜棗留在家裏,換了那頭騾子出門……

一切收拾妥當後,周豐年和周從信以及十幾個官兵到了,李家這邊的人跟家中老少道別後,也都紛紛上了爬犁。

這次是陳文和他的兩個手下帶路,只有他們去過臨肅,也沒有其他的人選。

後面兩張爬犁,留出了很大的空地,是專門給李青文和江淙準備的,別人在家裏熱炕頭睡覺的時候,他們在營地和森林之間奔波,實在是受了不少累。

李青文半躺半靠了一天,覺得冷,夜宿在外面的第一天,就把他的那個爬犁東西搬到了江淙的爬犁上,弄出兩個人能坐著的地方。

第二日,哥倆靠在一堆不怕壓的藥材根子上,相互依偎取暖。

李青文的頭臉和身上都被遮擋的嚴實,趕路的時候一直半睡半醒,陳文偶爾來後頭跟江淙說兩句話,故意道:“他睡,你可得精神點,看著路,你眼神好,萬一咱們走岔了,起碼還能返回營地去。”

他這話自然是說笑,邊城到臨肅的路不難走,他回來的時候還特意四處察看了地形,沿途做了記號,除非天氣巨變,否則不會迷路。

陳文問了森林那邊如何,有沒有再遇到普句人,江淙再次提及劉和的部落跟羅車國的沖突。

這個他早就報了上去,只是林潭覺得上次巡防時去的已經足夠北,那都沒有發現羅車人的蹤跡,就定不會對邊城營地不會有威脅。

江淙不這樣認為,但他們這些流犯又做不了什麽主,只能提個醒,最好做個準備,要不哪天再被打個措手不及。

陳文一邊聽一邊點頭,說回去就跟林將軍多提幾次。

當然,會不會聽他的,那就不一定了,但總得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