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3頁)

蔣立平擺手,“跑的多了,現在已經不怵趕路,”

他們留一半人在營地收拾莊稼,剩下的人南下,如此一來,兩相都不耽誤。

眾人都在誇江淙想的妙計,江淙看向李青文,“這是仔兒的主意。”

大家笑道:“怪不得剛才看你倆嘀嘀咕咕,原來是在說這事。”

江淙去跟陳文和周豐年的說這事時,倆人都問,是不是要送人,江淙也沒隱瞞,便實話說了。他倆都點了頭,隨便派兩個兵過去,面上說是監察修路,實際上則是為他們大開方便之門,擋別人的耳目。

事情一定下來,李茂賢反倒不急了,讓蔣立平他們好好歇些日子,畢竟在外頭巡防了幾個月,回來就種地,再趕路,身子扛不住。

蔣立平他們不用割草喂牛,地也種下了,也沒甚事可做,算是閑下來了。

李青文反而忙起來,他要準備李茂賢他們回去帶的東西,還有路上的幹糧。

靈芝和藥材分量輕,可以帶,皮毛挑好的拿回去一些,老角太多,一個也不裝,這東西不怕冷熱雨雪,在外面堆著就成……

如果可以,李青文也想讓他們輕裝趕路,但家裏沒錢,得帶點東西賣銀子,家裏可以不花錢,二哥還在京城呢,不能讓他離家恁遠的地方為錢做難。

這次大家又可以寫家書了,不管有沒有收到回信的,都在尋思該跟家裏說點啥。

蔣立平跟李茂賢說,這次賣東西別再分錢給他們家裏,能送信回去,就已經心滿意足。

李茂賢沒應,蔣立平道:“叔,你們這回兩人一車,帶的東西不多,賣不了啥錢,一家幾兩銀子值不得大老遠折騰一趟。待我們今年出去打獵,多攢點皮子和藥材,拿去賣多點錢再說。”

大家都覺得是這樣的道理,紛紛勸說,李茂賢也就只能點頭。

李茂賢去找了那個家是並州的官兵,那人不識字,李茂賢替他寫了信,答應送到家,那官兵自然是感激不盡,說一定在這裏照看好李家兩個兄弟

說完那個官兵又撓了撓頭,有事可能用不著他,營地誰不知道,陳大人和周大人跟那三個房子裏住的人走的近……

周瑤知道這事以後,送過來幾罐子藥。她聽李青文說陳氏有腰疾,便用老角熬了一些藥膏,用布巾把腰敷熱後,將藥膏揉兩刻鐘便可。

李青宏接過藥,用皮子包的嚴嚴實實,周瑤可是禦醫親手教出來的女兒,做的藥定然也不差,可得好好護著。

除了給陳氏的藥,還有防蚊蟲叮咬的,簡直是最實用不過了。

李青文都恨不得把周瑤給帶上,但很難,上次周瑤能一起,是為了尋貢品,這次修路栽樹再帶個大夫,實在說不過去。

況且,魯剛死後,周瑤能留在這裏,是得了林將軍的首肯,她要看林潭將軍行事,在邊城,反而沒有安陽關那麽自由。

周瑤也很遺憾,她也想出去走走,但這次恐怕不行,她分得清楚輕重,也並不糾結。

李青文讓周瑤幫他照看一下藥圃,周瑤答應了,另外讓他走之前多鹵點肉,她自己做的不好吃,李青文這一走又得幾個月,她可不想一直眼巴巴的等著。

除了周瑤,周從信也跟李青文說了同樣的話,不過他來說應該是周豐年想吃。

周豐年這種公子哥,在京城時好吃的好玩的什麽都不差,在邊城,好不容易能有吃的順口的,自然不願意再將就。

李青文答應下來,接下來幾天,這幾個灶台就沒停過,一鍋一鍋的肉燉出來,味道順著風傳到流犯的聚集的地方,有人還上門準備花錢買肉。

一條生財之道就這樣明晃晃的橫在了他的面前。

當然,他並沒有賣給這些人,畢竟周豐年和周瑤的肉才是應該排在前頭的,然後是他爹和三哥路上的幹糧,最後是他們這些修路栽樹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