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航運業巨頭誕生(第2/3頁)

這個時候的法國急需援助。

可對米國人的援助計劃,法國人又懷著一份戒心,米國人援助歐洲其實是有陰謀的,他們想成為世界老大的野心,很多人都看的出來,可沒辦法,現在第一要務是生存。

只有先生存下去才能談論權利,所以歐洲國家屈服了,紛紛接受援助,也正因為這些援助,歐洲國家答應了很多米國人提出的條件,最後歐洲經濟復蘇,卻也淪為米國的附庸。

法國同樣拿出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上有國有企業也有私人企業,和意大利的情況差不多,國有企業必須國家控股,私人企業不必如此,可以和企業主自己商談。

這裏面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企業,是戰後法國政府沒收的企業,直接對外出售。

法國拿出的可投資企業有石油、銀行、鋼鐵、汽車、機床制造、煙草、保險、液化氣、建築、航空、航運等。

富國銀行準備在法國收購一家銀行,繼續歐洲銀行擴展計劃,哈迪則讓安迪聯系名錄上的航運公司,看看能否入股法國航運事業。

哈迪已經想好了。

未來航運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業,他現在手裏有資源,在美國、香港、意大利都有了航運公司,如果再其他國家多收購幾家航運公司,未來可以組建一個覆蓋全球的超級航運集團。

當然,他還不忘收購奢侈品產業。

這些主要是投資小,

為未來鋪路。

哈迪找來法國商務部官員,提出意大利同樣的要求,哈迪集團希望可以投資法國的奢侈品行業,法國官員他們只能提供名單上的企業名錄,如果想投資其他的請自己想辦法。

這服務態度,差了意大利不是一點半點啊。

哈迪找來環球時報法國分部的負責人,讓他負責在法國報紙上打廣告,就說米國投資考察團,哈迪集團有意投資奢侈品行業,如果有興趣的可以找環球時報法國分部報名。

法國的時尚產品很多,比如路易威登、愛馬仕、卡地亞、蘭蔻、歐萊雅、鱷魚、迪奧、香奈兒、梵克雅寶、寶詩龍等等。

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時尚界迎來寒冬,無數品牌不是被勒令關停,就是資產全被強制遷移到維也納,少數極具價值的奢侈品牌得以保留,但管理層全換成德國人,收益全歸德國人所有,連各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都有德國人加插的導師進行價值觀糾正。

當然,也有一些品牌選擇了投效。

這些品牌後來有些受到了法國政府處理,有些卻逃脫過去,但日子也過得非常艱難。

消息發出去不久,環球時報報社就接到不少消息。

第一個找過來的是克裏斯蒂安·迪奧,哈迪聽到這個姓氏就知道是誰了。

克裏斯蒂安·迪奧個子很高,站在一米八幾的哈迪面前,比哈迪都高出一塊,不夠這個有些禿頭的中年人卻哈著腰,滿臉堆笑的伸出雙手和哈迪握手。

“哈迪先生您好,我是克裏斯蒂安·迪奧,我是一名設計師,我以自己的姓氏開了一家服裝店,希望能得到您的投資。”迪奧恭敬道。

二戰前迪奧只是個裁縫,占領期間他卻混的不錯,幫德軍制作衣服,所以在戰後差點被清算,這也讓他有些戰戰兢兢,當他看到哈迪的合作廣告後,立刻有了想法。

他想靠上一棵大樹,他想要好好的生存下去。

現在法國的清算活動還沒有結束,他真怕哪一天形勢嚴峻了,再次把他揪出來,他可不想進勞改營。

米國人在歐洲投資,這件事情整個歐洲都知道,哈迪集團是投資團之一,這兩天他了解了一下這個哈迪集團,在米國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大集團。

如果能加入這樣的集團旗下,那他身上就多了一張保命符,相信政府想要動他就要多一層考慮,實在不行到時候他可以跑去美國。

所以克裏斯蒂安·迪奧在哈迪面前才會顯得有些卑躬屈膝的樣子。

哈迪和迪奧聊的很愉快。

沒法不愉快,

哈迪說什麽迪奧都說好,那能不愉快嗎。

哈迪投資50萬美元建立迪奧公司,占股65%,迪奧用在巴黎的店鋪和他的經營,占股35%,迪奧會在法國和米國同時經營,到美國後,哈迪會在媒體方面給與大力支持。

克裏斯蒂安·迪奧帶著驚喜告辭離開。

隨後哈迪又收購了蘭蔻部分股份,蘭蔻在二戰期間日子不好過,一直停產,二戰後還沒有恢復過來,期待有人注資,所以哈迪獲得了15%股份。

歐萊雅呢,現在在停產期,因為老板被抓了,說他在二戰期間幫助德國人。

至於香奈兒,幾家門店還處於關閉狀態,有人說香奈兒夫人在二戰期間與德國人過從甚密,如今CoCo夫人躲去了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