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頁)

李白矢口否認:“什麽懷素,我根本不認得懷素。”

吳普說:“那肯定的,你至少得二十幾年後才認識他,一認識就寫詩狂吹一通!”

李白:“…………”

這個他還真說不準,畢竟要是喝酒喝上頭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會寫出啥來。

吳普繼續拆台:“你有次給人送別還吹噓起自己來,說‘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意思是什麽竹林七子、什麽蘭亭書聖,都沒法和你比!”

李白一陣沉默。

他到底寫過多少詩啊?!

李白的字寫得很是瀟灑,有人認為他到長安後認識了賀知章和張旭,從他們那裏學了幾手,所以他的字有點兒“草聖”張旭的味道。

估摸著就是因為王羲之父子倆這“二王”在唐朝風靡一時,所以李白興頭上來了就把他拿出來吹吹牛逼。

想想看,要是空口無憑吹自己,別人哪能直觀感受出具體有多牛?

捆綁上名人就不一樣了,你要是敢吹噓說“李白杜甫的詩哪有我寫得好”,那肯定會引來很多人的關注(或者激情怒罵)!

王羲之,也是因為在唐朝名氣大了,才時不時被拎出來吹牛逼罷了。

李白也不知道自己幹了多少這樣的事。

甚至都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自己幹的。

王羲之聽著他們閑聊,倒是從震驚中緩過勁來了。

書法這東西,本來就各人有各人的偏好,有人覺得這個好有人覺得那個好。

他年輕時也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好,沒什麽稀奇的!

要是人人都覺得前人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那該由誰來推陳出新,寫出更好更妙的書法?

何況李白不傲,那還是李白嗎?

王羲之笑道:“太白合該如此!”

李白聽王羲之對自己這般贊譽,也不再在意那些許小事,朝著王羲之朗然一笑,說等回去後一定要向王羲之討教一二。

馮夢龍幾人早就在旁邊聽半天了,他們得知這個年輕瀟灑的青年竟是李白,心中的震驚比王羲之只多不少。

尤其是馮夢龍和唐寅,他倆對李白的喜愛從他們的詩文裏就能看出來。

馮夢龍在讀完李白傳後文興大發,在“龍巾拭吐,禦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基礎上創作了一篇《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表示滿朝文武沒人認識外文,布衣李白臨危受命,不僅張口就念出那番邦蠻國的國書,還當場提筆給他們回了一封!

唐玄宗李隆基對他愛重不已,立刻把他提拔為翰林學士!

在馮夢龍筆下,李白的仙去也很有意境,說是當時李白乘醉騎鯨騰空而去,一路有仙童開道、仙樂導引,說是“上帝奉迎星主還位”,簡直驚呆圍觀群眾!

瞅瞅,李白騎鯨而去,東方德魯伊的人設頓時就立住了!

事實上馮夢龍也不是第一個覺得李白有鯨當坐騎的人,這鍋得給杜甫背。

有次杜甫很久沒見到李白了,得知有個朋友要去會稽那邊,立刻給那位朋友寫了首送別詩,熱情洋溢地吹捧了對方十幾句。

等把對方吹捧到天上有地下無,杜甫才在最後兩句圖窮匕見——

“若逢李白騎鯨魚,道甫問訊今何如”。

這句詩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南尋禹穴見李白”。

意思大體都是“你要是見到李白,記得告訴他俺杜甫想知道他最近過得咋樣”。

區別只在於那位朋友碰上的是到底正在騎鯨魚的李白呢,還是正在尋訪大禹遺跡的李白!

老杜的意思只有一個:“反正不管李白在幹嘛,幫我轉達問候就是了!”

到了宋朝大夥看到的基本都是“李白騎鯨魚”版本。

證據就是蘇軾和蘇轍兄弟倆都玩過這個梗,比如蘇轍直接寫過這樣一句詩:“安得騎鯨從李白,試看牛女轉雲車。”

所以說,李白的騎鯨傳說,杜甫得負全責!

吳普見馮夢龍一臉激動,自然又給李白欣賞了馮夢龍的大作,並且給李白講了講他以後將會遇到的老杜。

想想老杜這麽寫實一個詩人,一提到李白就充滿各種奇思妙想,絕對是鐵粉無疑啊!

在此之前,誰會想到李白騎鯨這種妙事!

李白:“…………”

要是鯨魚能騎的話,他確實很想試試!

聽起來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似乎比他還小十幾歲,為啥叫人老杜呢?

提到這個,吳普就忍不住嘆氣,把老杜的一身基礎疾病給李白講了講。他不僅年紀大了,頭發少了,還不能喝酒!

一聽到不能喝酒,李白就一陣緊張,很感同身受地替杜甫惋惜:“酒都不能喝了,活著有什麽意思?”

吳普說:“沒事,下回他見到你會很高興的。”

李白聞言點點頭,心中仍是對這位還未謀面的未來友人頗為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