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自古改革都是危險工作,不說小命丟不丟,罵名總是要背的。

商鞅勤勤懇懇給秦朝搞改革,自己被車裂了;晁錯攛掇漢景帝搞改革,自己被腰斬了;柳宗元他們在唐朝搞改革,一夥人被貶成了“八司馬”,統統扔邊遠地區喂蚊子。

到了宋明,那鍋就更大了,不少人振振有詞的分析說“北宋亡於王安石,大明亡於張居正”。

大夥就這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多好,你偏要搞什麽改革,現在出事了不怪你怪誰?!

這鍋沉得,王安石和張居正的棺材板根本扛不住。

只有來到後世回過頭細看,才知道“思變”的人有多難得。

要知道每個王朝的重重積弊之下都躲著無數蠹蟲,他們借著種種便利吃得肚皮滾圓,哪裏願意配合著去搞什麽變革?

你要掃除積弊,豈不是連我的好處也一並掃了?!

絕對不幹,想都別想!

所以看得出問題的人不少,卻沒多少人敢於站到許多人的對立面挽狂瀾於既倒、支大廈於將傾。

做成的人更少。

像張居正已經很努力了,他實幹能力很強,各項措施都能安排得像模像樣。

可是他也有缺點,他搞改革只用聽自己話的人。

換句話說就是任人唯親。

偌大一個朝廷,只有聽張居正話的人才能升遷,不聽張居正話的人就被打壓。

換成你是皇帝,你心裏也會犯嘀咕:到底我是皇帝,還是你張居正是皇帝?

至於那些沒得到提拔甚至還被打壓的官員,自然也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這就造成張居正死後皇帝和朝臣們的強烈反彈,直接把他提拔上來的人一鍋端,貶謫的貶謫、砍頭的砍頭。

張居正一生中的諸多錯處也被扒拉出來逐一展示:他經常暗示別人聽話就能升官,證明他戀權;他家中有黃金萬兩,證明他貪財;他納了許多美妾,證明他好色。

至於什麽貪汙受賄、為禍鄉裏、不忠不孝、禍亂朝綱,那更是隨便找找都有證據!

必須嚴懲!

必須抄家!

只恨他死得太早!

不挖出來鞭屍是最後的仁慈(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這麽一通清算下來,張居正嘔心瀝血想出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自然也玩完了。

此後大明朝綱混亂,各地天災人禍不斷。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撞上了寒冷期裏最冷的幾十年,氣候越來越惡劣,作物產量越來越少,吃不上飯的老百姓越來越多。

僅僅過了六十多年,崇禎帝就被逼上吊了。

馮夢龍作為典型的文人,過去也是對變法口誅筆伐的人之一。

他寫《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講的就是王安石老了以後發現到處都是罵新法的人,個個都恨不得生啖他血肉,臨死前悔恨地表示自己“上負天子,下負百姓,罪不容誅”。最後更是下了定論說“宋朝元氣,都為熙寧變法所壞,所以有靖康之禍”。

從這裏也能看出馮夢龍對張居正這個改革先鋒的態度。

只不過現在馮夢龍認識了許多朋友,每天聽他們胡吹海侃,不僅得了許多靈感,也漸漸跳出自己所在的時代審視這些變革者。

馮夢龍還是打心裏喜歡李白、蘇軾、唐寅這樣的瀟灑人物,可他也開始想多了解了解王安石和張居正這些被他明裏暗裏罵過的人以及他們所做的事。

是以他積極地從戚繼光嘴裏深挖當年的舊事。

可惜這會兒戚繼光也還年輕,都沒正式靠上張居正這座大靠山,哪裏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馮夢龍很多問題都沒得到答案,也不覺得失望,反而很樂觀地說:“沒事,等你下次過來,說不準就知道了!”

戚繼光:“…………”

吳普看旁邊的朱元璋明顯已經在考慮怎麽揍馮夢龍好,麻溜地領著戚繼光繼續參觀驅逐艦。

戚繼光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去,邊看著宣傳冊上記錄的武器射程,邊暢想要是有這樣的堅船利炮能做點什麽。

可惜,他不僅沒法把這樣的大船帶回去,“夢醒”後還記不得這邊發生的一切!

唯一比較值得高興的是,他所求的“但願海波平”已經實現了,不管是倭寇還是別的海寇都不敢在華夏的領海上放肆。

連這樣威武的驅逐艦也已經功成身退,被更加先進的新艦取代。

這樣也很好。

他時不時駐足細聽周圍的遊客講話,連猜帶蒙也能聽明白他們在討論什麽。即便幾百年過去了,聽著還是有那麽點鄉音的味道。

戚繼光出生在魯省,哪怕已經轉調到江浙那邊去了,回來這兒也覺得分外親近。

看到幾百年後百姓安居樂業、怡然自得,討論的都是去吃什麽、去哪兒玩,他既覺得奇妙,也覺得開懷。

聽吳普介紹,負責帶他們參觀的小戚這工作還是香餑餑來著,很多人擠破頭想進這種舒舒服服的崗位都進不來!不僅工資不錯,還有那什麽五險一金,安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