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明清以前的文人大多都有“能歌善舞”的特性,據傳《詩經》三百篇,孔子篇篇都能唱。

到了唐朝,君臣之間也是有事沒事就載歌載舞,平時相處起來十分融洽。

到了宋朝,文人矜持了許多。

琴是肯定會學的,但曲兒不是誰都愛唱,頂多也就是私底下填幾首詞玩玩。

這些文人裏頭又有兩個特例,一個是柳永,一個是蘇軾。

柳永是當時大夥都嫌他俗,不愛帶他玩,蹉跎大半生都沒出頭,郁悶之余只能“淺酌低唱”。

蘇軾的特別卻在於他的“不走尋常路”,時代相近的李清照直接評價他是“以詩為詞”“不諧音律”。

詞這玩意,本來大夥都是閑暇之余對著詞牌填詞玩兒,只圖個樂子,沒誰把它當做一種正經創作。

結果蘇軾偏不這樣幹,別人都在以詩言志,他卻來了個以詞言志,這可不就是劍走偏鋒嗎?

所以說蘇軾這一輩子,最常幹的事就是打破常規,走別人不愛走的路。

蘇軾自己填詞填得暢快,自然是不覺得自己的詞不諧音律,因此他彈起來一臉自然,唱起來也一臉自然。

至於北宋時期的《水調歌頭》到底是不是這樣唱的,那就見仁見智了。

畢竟那會兒的曲譜就是告訴你三樣東西——

一、這個音是三音裏的哪種。

二、這個音用的是什麽指法。

三、這個音用的是哪一根弦。

至於你彈得是快是慢,是婉轉還是激昂,全看你的個人理解和個人水平。

一曲終了,蘇軾彈得暢快,吳普也聽得暢快,只覺真沒白費他們大費周章跑這一趟。

這時直播間裏的觀眾們也陸續回過神來。

“嗚嗚嗚太棒了吧!!”

“這是我不花錢能聽的嗎?”

“館長是從哪挖來的神人啊!”

“我知道是假的,但我想當成真的!!”

當然,也有很多是為找碴來的家夥蹲守在直播間。

本來他們也被蘇軾的表現給震住了,回過神來才想起自己的來意。

他們頓時開始帶起了節奏——

“唱的是什麽啊?根本聽不懂!”

“隨便拉個人來唱個不知所謂的曲子,就敢說是東坡先生,東坡先生他同意了嗎?”

“笑死人了,還說什麽這把琴就很好,我看是知道自己通不過挑戰給自己找台階下吧?”

還有不少跑來圍觀的營銷號見蘇軾不準備繼續挑戰了,立刻把事情掐頭去尾地歸納總結一番,發出去表示這位短短幾天功夫就在網上火起來的“東坡先生”純粹是徒有虛名。

早前網上關於奔雷挑戰的那波討論才剛發酵開。

奔雷挑戰的結果出得太快,不少人都還沒來得及去看直播。

瞧見一堆人在#奔雷挑戰#這個話題底下冷嘲熱諷,很多人自然也被帶偏了,覺得就是個不出名的小演員打著蘇東坡的旗號炒作。

倒是一些專業人士後知後覺地得知有人直播奔雷挑戰,摸索著找到了清陽直播間。

等他們進去以後,就在觀眾列表裏看到不少老熟人。

他們之所以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認出這些老熟人,是因為上個月這直播平台剛舉辦過一次音樂盛典。

當時直播平台邀請他們過來露個臉點評幾句。

最後還熱情地給他們的號統統加了個特別訂制的紫色標志,方便他們登陸平台時能被後輩們認出來,熱情地喊他們一聲“老師”。

現在列表裏一溜紫標。

不值錢,真的不值錢。

後面來的人覺得這些老朋友太不講義氣了,有人直播奔雷挑戰這種事,這些人怎麽可以偷偷地來看?

動動手指發個鏈接礙著他們看直播了嗎?

就這樣,一堆紫標在清陽直播間裏熱鬧會師,甚至還醞釀著一場秋後算賬聲討老友不講義氣的小風暴。

比起上回語言學教授們無聲無息的直播間“團建”,這次音樂圈的集體活動要顯眼很多。

這個奔雷挑戰在業內很受關注。

百琴堂主人家中世世代代都是做琴的,她父親是三代單傳,生下她後卻因為意外不能再生育。

她父親想到家中的手藝傳男不傳女,就給她找了個童養夫,準備好好培養起來把他們家的手藝傳承下去。

結果對方學成手藝後直接跑了。

她父親心灰意冷之下才把手藝教給她,教完就重病離世。

百琴堂主人辦完父親的葬禮,著手招收學徒,男女不限,學會了就可以出師,還可以把手藝教給別人。

她覺得讓更多人學會家傳手藝,才能真正把它傳延下去。

於是她那“童養夫”還沒來得及賺到大錢呢,就發現他辛辛苦苦偷學來的制琴手藝已經遍地開花。

許多買得起琴的人聽說了他偷師的事,都不樂意找他做琴。

畢竟愛琴之人大多有點道德潔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