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和帝離開慈寧宮,回到紫宸殿。

過了一個多時辰,趙全回來了。

“胡太妃回壽康宮後,壽康宮的人無任何異動,不過慈寧宮有個叫小英子的太監去了趟壽康宮,胡太妃身邊的冬葵跟他說了幾句話,小英子又折回慈寧宮,方才他找了借口悄悄出宮,奴婢讓人將他拿下,嚴加拷問後,他招出他本就是胡太妃的人,是被故意安插在慈寧宮裏,平時幫胡太妃辦一些小事,例如把慈寧宮的消息透給胡太妃知道,幫胡太妃往宮外傳信。”

“傳信?傳什麽信?給誰傳信?”太和帝問。

趙全從袖中拿出一張紙,呈給太和帝,並道:“小英子說他也不知傳信給誰,他每次出宮後都是去鐘樓附近一個鋪子裏,把信給鋪子的掌櫃。這就是小英子這次送的信,似乎無關緊要,所以就只是一張紙,據他所言,他平時還送過那種上面封了火漆的信。”

太和帝將紙打開來看,紙上只寫了三個字,速歸,急!

讓誰速歸,急什麽?

其實不用猜就知道是誰,但太和帝還是讓趙全帶人押著小英子,去了一趟那個鋪子。

不光鋪子的掌櫃被抓,裏面有個夥計行跡詭異,趙全去抓人時,那夥計還想跑,索性一網打盡。

之後一番拷問,這鋪子果然是晉王府的一個暗樁,平時專門負責幫晉王跟宮裏聯系。這地方可不光連著胡太妃一條線,還另有幾條線,似乎是晉王安插在宮裏的釘子,平時也會把消息傳到這裏來,再讓掌櫃傳回晉王府。

這次的收獲很大,不光順藤摸瓜到晉王在宮裏安插的眼線,還佐證了胡太妃確實和晉王有不同尋常的關系。

雖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什麽關系,但顯然離魏王和太和帝的猜測,更近了一步。

這一晚慎刑司忙瘋了,秘密審訊了許多人,這些人裏有些人消失了,有些人又回歸了原位,似乎太和帝並不想打草驚蛇。

與此同時,一些流言在宮裏小範圍地傳了起來。

起源是一些內侍沒事議論起皇子們,有人說幾位皇子多多少少都有些像陛下,唯獨晉王殿下長得和陛下不像。

有人為了維護晉王,和對方爭了起來,情急之下說晉王雖和陛下不像,但和已經過世的安王長得很像,似乎想以此來證明晉王確實是皇家血脈,確實是龍種。

其實這種私下議論,早些年就有。晉王十二歲才回宮,長相身形都偏文弱,和太和帝一點都不像,當時就引來不少私下議論。

其實這事也是有人在背後主導,事情沒鬧大之前被太後嚴懲了一次,這股風當時就刹住了。

後來也有人議論,但都是私下的,僅是小範圍流傳,沒想到會有人舊事重提。

舊事重提也就罷,偏偏有人‘好心辦壞事’說出這樣的話來,於是各種匪夷所思的流言在宮裏傳了起來。

傳到最後,不光太後知道了,胡太妃也知道了。

這邊太後還在皺眉,怎麽這档頭生了這種事,那邊從慈寧宮回去後,胡太妃除了命人出去打探具體消息,又派人往宮外遞信,想知道晉王為何還沒歸,何時才能歸。

這信自然又送到太和帝手上,那小英子也機靈,被趙全敲打拷問了一頓,就徹底背叛投誠了。

其實也不怪小英子會背叛胡太妃,胡太妃再是對他有恩,在大義上在名義上,也沒有太和帝來得有威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誰敢去跟陛下作對?陛下明擺著要對付胡太妃,只要不傻都知道怎麽選。

而另一邊,胡太妃派出去打聽消息的人,也被人盯上了。

為了不打草驚蛇,壽康宮的人還是沒動,動的都是和壽康宮的人有來往的那些人,於是陸續有消息遞回壽康宮,都是怎麽嚴重怎麽來,怎麽匪夷所思怎麽說。

同時經由小英子,還傳回一個對胡太妃來說十分嚴峻的消息,那就是暗中有人在調查晉王舊事。

玉泉宮那最近去了好幾個宮裏的人,都是打聽當年晉王在行宮時的消息。

收到這個消息,胡太妃哪還坐得住。

當年的尾是安王掃的,安王辦事她應該能放心,可到底不是她親手經辦,實在心裏沒底。

心裏沒底,再加上上了年紀,胡太妃就病了。

怕自己的病落人耳目,她連太醫都沒敢請,日日焦慮晉王為何還沒回,再來就是拖著病軀去太後宮裏,似模似樣的提了幾句流言的事,希望能再次借太後的手肅清流言。

只可惜這次太後也沒辦法,流言源頭非對方故意為之,也打罰過一次,非但沒止住,反倒下面傳得更兇。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此時太後已經意識到中間有人在整晉王,這種時候為何會有人整晉王,到底是誰下的手?

這件事讓太後想了許久,都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