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魏王讓人去查,還真讓他查出了些東西。

遠的安王不提,但若是細究晉王,就能發現他身上有好幾處疑點。

晉王回宮時已經快十二歲了,他明明受太和帝冷對,被視如敝屣地遺留在行宮,偏偏他竟然識字還讀過書。

當時這事誰都不知道,晉王突然歸來,由於他年紀的緣故,因此招來很多妃嬪的敵視,於是這些人就故意給晉王設了個陷阱,不提他可能不識字的事,直接讓他去上書房讀書,還讓太和帝當場考校一眾皇子們。

本是想讓晉王丟臉,誰知晉王竟然識字還讀書不差,事後眾人才知原來晉王會讀書,是行宮裏有個老太監看他可憐,才教他的。

還有當時晉王回宮,是太後提出的。

太後如何能在事情過去如此之久,想起這個遺留在外的皇子?太後非太和帝親娘,素來處事謹慎,不該管的一律不管,她明知太和帝厭棄此子,為何冒著得罪太和帝的風險提了此事?

因為人是太後弄回宮的,回來沒多久,晉王就遇上這樣的事,雖表面上無人說起,但太後何等老辣眼光,自然看出是故意針對晉王,因此還十分憐憫晉王,因為有太後的憐愛,讓晉王迅速在宮裏站穩了腳跟。

這裏面值得琢磨的事實在太多,魏王就盯著這幾處查。

不光查當年那個老太監,還查當年在行宮照顧晉王的人,以及與他來往頻繁之人。還別說,真讓魏王查出了些東西。

那個老太監雖如今已經死了,但行宮對其中服侍的宮人都有記档,這太監曾在胡太妃的宮裏服侍過,後來因為犯錯,被從宮裏貶斥到了行宮。

除此之外,魏王還找了行宮裏的老人,問晉王當年在行宮之事。

據說,當年那個宮女在生下晉王後,就難產死了。當時晉王尚在繈褓,又惹了陛下厭棄,可到底是個皇子,行宮的管事太監也不敢輕忽,就找了個奶娘和一個老嬤嬤照顧他。

這個奶娘就是晉王的乳母,後來還隨晉王回了宮,如今在晉王府。至於那個老嬤嬤,如今人也死了,但通過她的記档來查,對方竟和胡太妃安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這關系十分隱晦且錯綜復雜,但若是提前有了目標,那縷關系就十分清晰了。

一個可能是巧合,難道兩個也是巧合?

而且安王在晉王出生前後,確實在玉泉宮養病養了一年多,據說是因為玉泉宮的湯泉對養病有奇效,太和帝特意恩準安王在此養病。

除過這些,並沒有查到其他有用的消息。

大概對方早已安排,除了這個老嬤嬤和老太監,晉王早年在行宮,一切行為舉止都十分符合被遺棄在行宮的皇子,人十分孤僻,和其他人接觸的並不多。

如果只是這兩點,其實並不足以拿來當做證據。而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晉王是安王之子,就牽不出背後的胡太妃。

“能不能滴血驗親?晉王的乳母,她會不會知道一些事?還有安王府就沒有其他人了,胡太妃可還有家人?”無雙問道。

“胡太妃乃胡家旁枝所出,胡家當年牽扯進英王謀逆案,被削官流放。安王當年自詡身體孱弱,不想害人,一直未曾娶妻,也未曾生子。他死了後,安王府就被收回了。至於那個乳母,本王已經讓人查去了,暫時還沒查出對方的來歷。”

不過無雙說的滴血驗親,也給了魏王一些思路。

他去找了宋遊,問滴血驗親的有效之法。

其實滴血驗親不準,尋常百姓不知,但皇家和一些富貴人家卻是知道的,魏王來就是想尋求更準確的方法。

“古書有記載滴骨驗親之法,這種方法少為人知,但我曾試過,這種方法也不準。屍骸長埋於地下,經過多年的腐化,骸骨早已腐朽,任何人的血液都能滲入。”

宋遊看著漫不經心,說的卻是曾拿過死人骨頭做試驗的嚇人話,不過他平時就有許多異於常人之舉,就不難理解他為何能搞出這種試驗。

“殿下為何會問這些?難道殿下懷疑王妃所生之子不是殿下的……”

剩下的話沒說完,因為魏王淡淡的說了句,替無雙接生的是褚雲珍。宋遊當即不吱聲了,還問魏王還沒有事,沒有事他要去忙去了之類。

魏王冷笑一聲,走了。

臨走之前對宋遊說,讓他不要跑,褚雲珍並不知他在此處,但他若是跑出京城,那就不能保證了。

正收拾著背簍的宋遊,當即嚇得把東西往地上一扔,也不跑了。

.

此時遠在千裏之外的晉王秦王等人,在收到京城送來的信後,都在想法子把手中的差事結束,也好趕回京城。

只可惜他們都低估了事情難纏的程度。

秦王和漢王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徐州,兩人都忙著防汛之事,秦王多了個賑災,想著這事並不復雜,為了立功,秦王和漢王還不約而同地發作了當地河道衙門,斥責他們瀆職,又大包大攬將巡視河道之事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