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合一159-160……(第4/5頁)

有人道:“也就只有裴宰執,才能如此厲害,當真是我輩楷模。”

那個年輕文人被人搶了話,十分不滿,立即道:“裴宰執當真是人中龍鳳,聽聞他到了贛州看到災民繁多,即便洪都並未遭災,也要抵抗不住,這才想了新的治災法子。”

“裴宰執先尋了洪都的寺廟,同大師商議可以以低薪雇傭災民興建佛寺,災民之人力比平日要低六七成,這一點倒是令佛寺道觀頗為心動,因此大批災民有了去處。”

他娓娓道來,一看便知道個中內情,說得相當詳細。

他見眾人的目光都被自己吸引,不免挺了挺胸膛,顯得很是得意:“後他又看洪都百姓都因災情而顯得很是緊張,便同知府商議,在城中舉行賽龍舟,這樣既讓百姓高興,又能讓災民有一份新的出路。”①

“無論是建造龍舟,搭建觀台,亦或者走街串巷開鋪席,無論哪一項都需要人力女使。”

他說到這裏,旁的文人便恍然大悟。

“宰執並未‘救’災民,他只是給了災民一個活路。”

“是啊,宰執大善也,災民災後定會心緒浮躁,痛苦難耐,但未一家老小生計,肯定也願意去做人力,這三五月熬過去,待到明年開春,災情褪去,再尋安身立命之所,人也能繼續為未來努力。”

說到這裏眾人無不動容。

就連聽到這裏的沈如意,都看著母親吃驚張大嘴:“爹爹好生厲害,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沈憐雪看著女兒吃驚的小臉,眼眸中有著深切的眷戀和溫柔。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父親便是那個授漁人。”

那年輕文人繼續道:“尤家結黨營私誣陷裴宰執,因裴宰執被彈劾,因此發往贛州的救災銀也幾經波折,以至晚到贛州,若非裴宰執機智應對,否則災情只怕會更重。”

“但此番裴宰執以結束治災,啟程返京,洪都知府親上折子,折中詳述治災之事,這封折子到底送入政事堂,令眾人皆嘆,而彈劾裴宰執的台諫們也羞愧難當,群起調查流言來源,最終查到了尤家身上。”

“於是,尤侍郎受到了第二次群策彈劾。”

那年輕文人說完,猛地吃了一大口雪泡縮脾飲,這才長嘆一聲:“這一次,聽聞一起散布留言,打擊裴大人的尤家黨羽皆被彈劾。”

這麽聲勢浩大的彈劾,比之前那一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說那一次只是彈劾尤侍郎為人不正,德行有虧,不忠不孝,那麽這一次,就是尤家結黨營私,以動朝綱。

一桌人聽到這裏,都久久難言。

沈憐雪看了看女兒,沖她眨了眨眼睛。

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團團,你父親快回來了。”

沈如意也高興道:“是!娘,我好想他。”

以前因裴明昉朝中太忙,因此只能隔三差五過來看望,但母女兩個都知道他人在汴京,彼此之間並未遠離。

但此番三月不見,才令人警覺離別之苦。

沈憐雪輕輕拍著女兒的後背,柔聲道:“是啊。”

此時的官道上,一行數十人的隊伍在一片塵土飛揚中抵達汴京南十裏亭。

隊伍並未直接入京,而是緩緩在十裏亭前停下。

後面一輛馬車前,車夫跳下馬車,搬了馬凳過來,一道修長挺拔的人影便從馬車中快步而出。

他下了馬車,微微動了動有些僵硬的脖頸,然後往十裏亭這邊看來。

十裏亭外,也是人頭攢動。

兩隊親兵把守在十裏亭前,一個管事模樣的中年男子匆匆往馬車這邊跑來。

待他及近前,便很客氣地給人行禮:“裴宰執,路途遙遠,辛苦良多。”

裴明昉垂眸看著眼前的管家,緩緩開口:“聞管家,怎麽王爺有這等雅興,來十裏亭聽風賞景?”

閆管家躬身行禮,不敢起身:“裴大人玩笑了,王爺是聽聞大人今日回京,特地出京相迎。”

“實在是等候良久。”

裴明昉輕輕哦了一聲,然後問:“王爺可有何事?竟會如此著急。”

閆管家往十裏亭比了個請的手勢:“王爺一去便知。”

裴明昉眸色深深,似是很不在意地說:“既然王爺親自來請,裴某又怎能不給王爺臉面,路途辛勞,倒是想要吃上一杯熱茶。”

他說著,跟隨閆管家的腳步,一路來到十裏亭前。

他一到來,圍在十裏亭前的親兵便迅速讓開一條路,裴明昉腳步略頓,卻絲毫不在意這些氣勢洶洶的親兵,大步往十裏亭中行去。

亭中,一個高大的身影背對著他,似乎當真在聽風賞景。

裴明昉來到十裏亭中,也不先見禮,自顧自便坐下,給自己倒了一碗桂花露。

“你如何才肯收手?”終於,靖王沉不住氣了。

裴明昉低頭吃茶,唇角勾起一個幾不可查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