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第2/2頁)

沒有被某一次破土動工的大鏟車鏟走就算是運氣很不錯了,想要更好的保護,如一個防護罩什麽的,那就純屬想得美了。

護欄也沒有,隨意就能觸摸的石碑上有著太多的痕跡,底部的汙濁可能是某次暴雨留下的垃圾幹涸的殘留,下部的光滑若釉,可能是孩子們在這裏玩耍手摸的痕跡,上面那些風雨侵蝕的痕跡,還有些磕碰之類的痕跡……每一樣似都在說明了它所見證過的歷史是怎樣的漫長。

可,石碑不會說話,文字沒有感情,沒有人在意它所承載的到底是怎樣的希望。

意外遇見的人,也許會在這裏駐足,看著這高大的石碑嘆一聲:“好浪費啊,本來挺好的石材,白白放在這裏,拿去鋪路多好啊!”

刻上的文字總會消磨,留下又有什麽意義呢?

若有人還想要窮追屬於這座城的歷史,可能就會發現這座城真的沒什麽更大的意義了。

往來的樞紐?還談不上。

兵家必爭之地?還沒有那麽險要。

對外的窗口?還不至於。

那麽,有什麽名人跟這座城有關嗎?

一座邊城,難道想要這裏出什麽朝廷重臣嗎?還是什麽殺伐果斷青史留名的將軍?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這樣的人可能有過,可留下的記錄之中卻找不見罷了。

於是,它只是一座寂寂無名的邊城。

唯一出名的地方,或許就是它是眾籌所建的吧,在當時,是開創了先河的那種。

可這種先河,跟後來的商人獨資建城,又失了幾分魄力的感覺,前者或許還能算作人民有自主意識,後者則可說是商業行為的某種巔峰了。

意義全然不同。

而根據新修訂的歷史書,上面卻沒收錄這點兒意義,原因,可能就是這座城不夠有名吧。

這種狀況不知道持續了多久,也許是那座城更加破敗的時候,也許是某位遲遲入場的考古學家終於發現了某些微妙的聯系。

從一個名字聯系起來的幾座建築?

從一本書串聯起來的建築發展史?

考古的每一次發現都在刷新歷史,也刷新世人的認知。

埋藏在古墓之中的不僅是財富,還有秘密,那些屬於知識的秘密。

營造師,建築行業的領頭羊,竟然還曾是官職。

“這其實也不奇怪,禦醫不也是當官的嗎?技術性更強……”

專家的解說開始為人們揭秘屬於歷史中的這個小片段,大多數人並不關心營造師最後的興衰,他們就是聽個興趣,稍稍擴展一下自己的知識,能夠在某些場合作為賣弄的知識點,聽了總是不嫌多的。

因為建築行業的大熱,這也不算是什麽冷門生僻的無用知識,聽了也就聽了。

隨著專家的追本溯源,人們發現營造師的歷史還挺長的,早到百家爭鳴的時候,就有營造師的存在了,一本名為《營造法式》的書可算是最早的專業書籍,也正因為早,現在不存不說,連同這個名字,這本書是否真的存在,都要打一個問號,有待探討,不能把一家之言當做全部的依據,好歹多挖幾座古墓,找出更多的佐證來才算數。

孤證不是證,一人難成家,專家在這裏姑且一說,讓大家姑且一聽,不要完全以專家之言當做歷史明證就可以了。

專家繼續在講營造師的歷史,講到了最後一代,也是某本古書的內容,其中那個“孫即墨”的名字並不怎麽令人意外,只意外這個“孫即墨”的行程,從東到西,竟是都有他打卡留名的痕跡。

“這應該可算是最早的跨國旅行家了,看看這行程,呦呵,還真不短……”古書之上的簡略圖文呈現出來,那蜿蜒的線條,所跨越的地域國家,每一樣都讓人驚嘆,這是用時間鋪就的旅程,同樣,也是用建築點綴的行程,每一個國家的著名建築,都有他悄悄留下的一塊兒磚,刻了名字,埋在地基之旁,像是另外一個“到此一遊”的印章。

就這麽著,一路蓋過去,讓幾千年後的人吃了一驚,還有這麽有趣的古人來著?真厲害。

考試完成的紀墨沒有想過,意外留下的一本連考試作品都算不上的記錄足跡的書,竟然這樣出名了,如果他當時多夾帶一點兒知識在書上,也許,這一次的考試時間會更長,也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