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2頁)

小菊花被曬幹,再用石臼碾成粉末,然後再混合在浸泡過一夜的大米碾成的粉中,混合均勻,之後就可以制作成一個個圓球狀的酒曲丸,像是一個個超小小湯圓兒的樣子,再在外面裹上一層細米粉,保持一定的濕度送入曲室之中培育,期間溫度會經過三個階段的變化控制,一定時間後就可以拿去曬幹或烘幹後備用了。

曲室不是一個單獨的房間,各家自己做,沒必要弄一個房間占地方也不好控溫,在爐火邊兒壘砌上了一個如同烤箱般的“小房間”專門放置酒曲丸,烤箱隔壁就是爐火,或熱或涼,也都能夠通過燒火之類的來控制。

連烘幹都可以在爐灶之上進行,拿塊兒小木板放到爐子上,酒曲丸放在木板上,這邊兒做飯,那邊兒就跟著烘幹了。

很有生活氣息的一舉兩得。

他們提供給堡塢的就是最後烘幹或曬幹之後的酒曲丸。

這種制作方法算不上復雜難懂,紀墨早就看會了流程,但偷偷摸摸地看,和正大光明地看,還是不一樣的,後者更有學的意味,他當然也不會因為之前都知道,這會兒就不再用心。

不僅看著家裏的,他還想著外頭的,隔壁村的,他已經通過那些孩子們打聽過了,隔壁兩個村子,采摘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辣蓼草和桑葉,都是用的葉子,跟他們這種用花的相比,也要辛苦一些。尤其是長在山邊兒的辣蓼草,若是手上不纏一層布就去割草,就會像是空手撕辣椒一樣,會感覺到火辣辣的疼,常有不知深淺的小孩子,看著那花好看,全無思量,直接就上手的,最後都是哭著回家的。

小孩子們中,這樣的消息傳遞得最快,都是左右村子,便是日常少見面,一月之中的集市也總會碰見的,彼此之間若有親戚關系,走親的時候更是不少聽聞。

相較之下,紀家就沒那麽龐大的關系網,紀父是分家分出來的,當年就給了一間房,後來還是紀父自己爭氣,又在左右各自壘砌了兩間房,圈了個小院子出來,看著也有了幾分氣象了,後來娶親,老宅那邊兒又要插手,說的是個鄰村的姑娘,據說跟老太太還有親,結果紀父不願意,娶了本村瘸子的女兒。

紀母不瘸,人好好的,沒啥毛病,就是自幼少了母親教養,父親又有點兒唯唯諾諾,撐不起腰,把一個大姑娘逼得格外潑辣,總是惹來一些流言蜚語的口舌是非。

不知道怎麽紀父就是看好了人,還是先斬後奏式的成親,這在講究“父母之命”的古代,可謂是叛逆至極了,老宅那邊兒連斷親的說法都說出來了,還是村長勸著,最後紀父口頭認了錯,行動死不悔改,就這麽過下來了。

因為這個,兩邊兒一直都不太和睦,紀母生孩子的時候,作為婆母的老太太更是一眼都沒過來瞧,正巧,第一個孩子又是個女孩兒,在重男輕女的古代,紀母很是受了一些無形的折磨。

若不是人性子潑辣,扛得住事兒,還真不一定能夠挨到紀墨出生,紀墨跟上頭大姐相差了八歲,這八年足夠紀母吃不少苦頭了,好在紀墨之後,就如時來運轉,不到四年,紀母又懷了,還生了個兒子,足以讓人揚眉吐氣了。

在紀墨的印象中,他這個大寶的受寵程度也就在於二寶沒出來的那幾年了,之後紀母的重心偏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好在,對於他這個有功之臣——一舉掃清了“不生兒子”的汙名,紀母還是很看重的,這份看重就表現在總是提醒他作為老大,要怎樣肩負重任,以後要怎樣對弟弟好之類的。

其他方面,如今還不能吃主食的弟弟,顯然也沒什麽特別的寵愛讓紀墨眼饞。紀墨覺得,自己到底不是真正的孩子了,也不會跟孩子爭寵,以後拜師學藝,家中若是有個人頂大梁,於他也沒什麽不好,嫉妒是不可能嫉妒的,兄友弟恭嘛,且看吧。

被兄弟坑的心理陰影還沒完全消散,紀墨覺得自己可能不會在弟弟身上投入太多精力,若是將來處不好,也就處不好吧,他也不是為了人際關系而來的,拜師完成任務才是主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