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佛法、破廟窮僧(第2/3頁)

那蜘蛛絲極為柔軟纖細,卻能夠吊著他從地獄緩緩上升。奈何神通再大也敵不過他自己作孽,這惡人看到有別人惡人抱住自己,想要也被一起拽上去,就用力踢踹對方,結果蜘蛛絲斷了,他終究還是掉進了地獄。

“報應法”卻沒這麽神妙,而是以自身佛法為杠杆,撬動對方的善因或者惡果,讓對方的報應降臨。

潘龍當然不懂佛法,但佛門功法無非三類:苦行、智慧和功德。這三類之間是有互通的,不存在說某個神通以這個功法為核心,就不能以別的功法來催動。

頂天了效率低一些而已。

效率低,他不怕。

大概兩個時辰之後,他找到了附近一座有功德靈光的佛寺“羅漢堂”,向寺中僧人請教。

羅漢堂不大,也就一堂一院,佛堂裏面供奉著佛門著名的大神通者“濟慈羅漢”,兩間屋子住著老少師徒倆,法號分別是“惠善”、“慈銘”。

潘龍拜訪之前,向附近居民打聽了一下,得知這師徒二人除了化緣就是清修,偶爾有人布施,他們只留下香油米面之類日用,別的都拿去接濟窮苦,確實是有德行的高僧。

遺憾的是,他一看就知道,這兩位瘦骨伶仃的高僧,法力甚是低微,甚至連先天層次都不到。

這兩位高僧的神通,大約只能給人祈福送終,連超度亡魂恐怕都力有未逮——術者不到先天,又不搞歪門邪路的話,真的是跟凡人沒太多區別。

潘龍來到羅漢堂,首先表示自己一向敬仰清廉正直的德行之士,見兩位高僧如此清苦,想要布施一筆錢財物資,為他們改善生活。

惠善方丈微微一笑,回答:“兩個和尚能有屋住、有衣穿、有吃有喝,已經十分足夠。這羅漢堂素來也沒天天焚香祭拜的傳統,維持濟慈羅漢座下一盞油燈,用不著多少香火。施主的好意老衲心領了,但布施什麽的,大可不必。”

這個答案倒也並不讓潘龍驚訝——像這種對榮華富貴毫無興趣的高尚者,他兩輩子下來,也真預見了不少。

別人不說,他那個放著天皇巨星、政府高官不當,去學校當歷史老師的朋友,可不就是這一類麽!

“兩位大師當真是安貧樂道,但在下已經買好了糧油柴米,若是兩位大師覺得數目過多,不妨分給窮人,便算是幫在下積累一些福報,如何?”

話說到這份上,兩位清修的僧人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片刻之後,羅漢堂小小的院子裏面便多了兩座小山。

一座小山是一袋袋的大米堆積而成,另一座小山則是木柴。

除此之外,還有幾桶散發著濃郁清香的菜油,一聞味道就知道是新榨的。

潘龍之所以花了一些時間才來拜訪這座小廟,主要就是去購買了生活物資。

天底下沒有空手登門拜訪的道理,所以他要準備一些禮物。

而要讓這類清修之士滿意,什麽奇珍異寶、高档雅致的東西,全都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他們就喜歡日用品,越簡單越好。

你要送些寶貝過去,他們只會覺得你這人層次太高,跟窮人不是一路的。

送日用品的話,用不了還可以分給需要的窮人,最是合他們心意。

果然,兩位高僧看到眼前這些柴米油,相顧苦笑,然後年輕的慈銘大師便出門去找附近的窮人,喊他們來分東西。

這一番忙碌,直到天色將晚,才將東西全分給附近的窮人。

大家忙得連午飯都沒吃,等到傍晚,還是附近的居民送來了菜湯和饅頭,才算是不用挨餓。

有了這一番布施的交情,兩位大師和潘龍的關系就友好多了,稱之為朋友也不過分。

而看見潘龍和他們一樣喝沒有油花也沒鹽的菜湯,吃幹硬的冷饅頭,兩位大師對他的態度便越發熱情。

他們修為不高,眼界卻不差,自然知道世上有所謂“袖裏乾坤”的神通。

能夠施展“袖裏乾坤”的人,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拿得出來。但能夠笑呵呵地喝菜湯啃饅頭,沒有半點勉強之色,這人就很值得交一交朋友了。

人和人之間最直接快捷的交友方式,不就是聚餐嘛。

“兩位大師多年清修,不知道修煉的是佛門苦行、智慧、功德三宗之中的哪一宗?”潘龍隨口問道,“我看你們生活如此清苦,莫非是苦行一脈的?”

慈銘大師笑了:“不是每一個窮和尚都是苦行僧,我們師徒只是單純的窮而已。若說流派,嚴格來說,我們應該算是功德一系的僧侶。”

潘龍其實之前在外面看著廟宇上方的功德之氣,便已經猜到幾分。但聞言還是稍作驚訝之色,問:“功德?我見過的功德僧,大多兼修醫術,或者是跟朝廷的善堂、濟貧院、養孤堂之類合作……還是第一次見到專心清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