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古今仙佛考(第2/3頁)

一般來說,一個大領域的道路,但凡有一條被人走通了,接下來不長的時間裏面,別的道路往往都會被人找到,一一走過去——想要修成仙佛的天人大宗師比比皆是,而有能力去追尋仙佛之路的妖神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一旦有人“開路”,接下來必定會有大批的跟進者。

按照張國忠的分析,那“妙音天女”的道路並非出奇制勝的那一類,這道路理應在“戰吼”那個時代不久,就已經被人占據。

他的分析頗有道理,潘龍看得連連點頭。

第二類的仙佛,一共一百五十二位。

第三類仙佛一百六十位,數目卻反而比第二類仙佛還多。

這些仙佛的資料就更加詳細,每個人往往一張紙都不止,而且其中大多數甚至還有畫像。

潘龍在這些仙佛之中,便看到了儒門四聖“魯夫子、孟義公、黎賜、仲由”四人的畫像,和在老師畢靈空那裏見到的十分相似。

只是老師那邊的畫像之中不僅有這四位仙佛,也有儒門其他的前輩們。而且她畫像中的眾人一個個表情鮮活,不僅看起來栩栩如生,更是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生活氣息。

張國忠這邊的畫像,儒門四聖就一個個端正嚴肅,看起來只有“莊嚴”的感覺而已。

他仔細看了儒門四聖的記載,發現內容和他知道的並無多大區別——很多老師閑來提到的細節和小事,倒是沒有。但對於四聖的生平事跡、理念,以及他們所行的長生之道,都有很清晰的描述。

有趣的是,除了這儒門四聖之外,關於儒門的仙佛,卻還有另外幾位記載。

那幾位仙佛,都是以妖神成道。其中有的只有寥寥數句,有的則長篇累牘。

其中便有一段,講的是儒門孑遺,妖神義烏。

【義烏本名畢靈空,一作畢月烏。此神乃是妖魔出身,為儒門大賢公治長折服,投身儒門求學。其似與大夏雙傑交往甚密,一說文相‘敕天封神’之舉,她便是第一批參加者。諸天星神有四象三垣,她便是四象二十八宿星官之一。】

【此神後來與武帝交惡,曾於封禪台刺殺武帝。但武帝被刺殺之後,卻並未勃然大怒,反而悵然若失,感嘆“孤家寡人,此之謂也”……由此看來,雙方“故交”之說,未必虛言。】

這些記載和潘龍所知道的事情都能契合,想來張國忠為了做這份資料,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血。

但只看這些,潘龍就知道,這本《古今仙佛考》怕是沒辦法刊印出版的。

大夏皇朝並不搞文字獄,可就算再怎麽開明的朝廷,也不可能容忍那種明著抹黑本朝偉人的書籍被公開刊印。

尤其這書裏面不僅記載了儒門的事情,對於墨門等其余諸子百家也多有記載。既然有這些記載,那麽昔年帝甲子趙勝背信棄義殺害盟友的事情,以及他最後孤家寡人黯然死去的事情,就免不了要被提及。

這些事情雖然是真實存在的,可把它們講出來,那就很不政治正確了。

潘龍一邊翻看這本書,一邊思考,琢磨著等日後自己推翻了大夏皇朝,倒是可以將這本書給刊印出來。

雖然那時候張國忠未必還在世,但以他的本事,這本書看過一次,自然就能在山海經之中將其具現——畢竟它終究只是一本普通的書籍而已。

具現這麽一本書,並沒什麽難度。

潘龍很快將這本書看完,大感滿意。他回到張國忠那裏,將書還給了他。

“此書可還滿意?”張國忠問。

“十分滿意!”潘龍由衷地說,“我覺得,天下若是有人想要學習仙佛的相關知識,這本書應該是必讀的!”

張國忠微微一笑,便將這本書又遞給了他。

“張兄這是何意?”潘龍一驚。

張國忠輕嘆了一聲,說:“再好的書,也要遇到賞識它的人,才是有價值的。這本書上凝聚了我十年的心血,可惜是雜學,不能得入重臣、公卿之眼。其中又有一些不怎麽合適的話……依我看,這本書在大夏,應該是沒什麽刊印的機會了。”

潘龍點頭。

“張某公務繁忙,這輩子應該都不會離開大夏。但潘大俠縱橫天下,逍遙自在。所以張某有個不情之請……”

潘龍笑了:“張兄不必說了,這事包在我身上!我向你保證,十年之內,必定帶著刊印出來的《古今仙佛考》來見你!”

他當然明白了張國忠的意思。

《古今仙佛考》在大夏沒辦法刊印出版,但在大夏之外卻可以。西域諸國也好、天竺也好、甚或東海、南海、雪原、草原……天底下可以刊印這書的地方多的是,又何必吊死在一棵樹上?

但要做成這件事,就必須離開大夏,去到異國他鄉。而且還需要花費時間精力,人力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