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第2/3頁)

諸司一通遊走下來,早朝也已經結束,退朝返回的門下省官員們自然不敢怠慢這位功臣,侍中楊再思匆匆來迎,就案接過宋璟的奏表,先是著員呈送禁中,然後又望著宋璟笑語道:“走使往復尚需時間,不如由我先為宋君引見在司同僚?此案來日相公座處,與同僚們早作相識相知,也能有益後事。”

一般官員們還只猜測宋璟此番歸京是拜相有望,但楊再思本身就是政事堂宰相,自然知道宋璟歸朝拜相已經經過了廷議,授其為門下省黃門侍郎的制書早在日前便由中書擬定,只待發往門下,因有此言。

宋璟自然也是明知前途,面對這位上司的示好只是欠身說道:“制授尚未正出,下官仍是外州卑職,無謂打擾郎官們案事,多謝相公關懷。”

眼見宋璟這麽認真,楊再思便也不再多說什麽,心中則不免有些感慨政事堂未來氣氛怕將不會太過和氣。

雖然說如今朝中聖人最大,凡有制敕諸宰相也只是具名署行,但宰相們秉性風格不同,對政事堂的氛圍影響也是頗大的。

過去幾年時間裏,政事堂也頗有換代,從開元四年末的姚元崇、劉幽求罷相開始,陸續又發生了幾次人事更新。

開元早期的宰相除了楊再思之外,其他的要麽去世、要麽榮養、要麽再赴地方。比如王方慶便轉任國子監祭酒,朱敬則出任益州長史,李昭德歸朝榮養,張仁願則繼往河朔、再鎮邊疆,裴守真則出任青海留守使。

替補的宰相分別是中書侍郎李嶠、尚書左仆射王紹宗、戶部尚書姜師度、兵部侍郎桓彥範以及另一名黃門侍郎房融,這當中還有幾員換補,但在相位時間並不長便轉別職,比如作為吉祥物的青海王慕容萬,自安西回朝的郭知運以及原少府監鐘紹京等。

這些歷位宰相的官員們,或憑恩眷、或憑資歷,但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風格並不算太強烈。從前年張仁願出京到現在,政事堂任事氣氛還算融洽,大事自有聖人掌度,小事上諸宰相們之間也能有商有量,政事堂已經很久沒有出現瞪眼爭議的畫面。

楊再思與宋璟接觸不多,但在官場上浸淫年久,說一眼把人看透到骨子裏或許有些誇張,但也確有幾分識人之明,與宋璟對坐相談片刻,便覺出這人原則性太強,怕是不好相處。

但無論宋璟接下來會在政事堂攪動起怎樣的風波,也已經與他無關了。

楊再思如今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即便從開元年間算起,也已經拜相將近十年,雖然當中還有幾年坐鎮東都,但他在政事堂待了這麽久,也是不乏自知之明,已經到了上書請辭、轉去虛位榮養的時候。

宰相之尊,誰能不愛。但能歷經武周年間的妖氛禍亂,還能在新朝榮寵多年,楊再思也已經知足。三年前姚元崇負責編修的《開元律》業已成文並頒行天下,如今仍在領銜續編疏注。

國之大典,唯律唯禮,律令上已經有了開創,禮義上自然也要編新。

楊再思此時辭相也不患沒有去處,哪怕看在多年苦勞的份上,聖人近來也略有暗示,將會以楊再思領銜編修新的《開元禮》,給其宦海浮沉的仕途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兩人在堂中閑話未久,便有內給事樂高親赴門下省,傳聖人口令召宋璟於延英殿相見。

作為前宰相之子,又是伴駕年久的近侍,樂高在外朝也甚有名譽,並在去年領掌內庫宮造事宜,號為大內財監。聖人遣樂高出迎宋璟,可見對其人的看重。

在樂高的引領下,宋璟很快便穿過了中朝,抵達內朝延英殿外。

原本延英殿奏對只是方便法,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便成了正式的君臣奏對場合,也有直學士在這裏日常待制。

抵達延英殿外後,樂高便先抱歉一聲然後入殿通傳,宋璟留在原地也並不孤獨,自有殿外直學士入前迎接攀談。

這直學士也並不是生人,乃是當年宋璟當直集英館時的館生裴耀卿。如今的裴耀卿可不再是當年那個年少輕狂的神童,身著八品深青的官袍,言談舉止也都頗見穩重,只是站在宋璟面前時,多多少少顯得有些拘謹。

倒也不是裴耀卿怯見高官貴人,他本身便是宰相之子,又少年得意,先中神童、後入館學,在集英館學習並守選結束之後便通過銓選注歷授官,仍是留事朝廷,待制於延英殿這樣重要的奏對場所,人物見識自然不俗,哪怕見到宰相也不會怯場。

但眼前這位終究不是普通高官,乃是當年館學教授,能夠敲頭訓斥的老師,雖然久別再見,但當年那被教訓支配的陰影卻歷久彌新,以至於裴耀卿都不敢太入近前。

他雖然自幼便以聰慧見著,早早的便應舉得中神童,可以說是群眾稱羨的別人家孩子。但少年時代難免恃才輕狂,在集英館學習時也不是多麽老實本分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