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8章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第3/4頁)

講到這裏,張仁願便擡頭望向懸掛在堂中的地圖,視線落點正在積石山北麓的積魚城。而贊婆也擡眼望向那裏,視線所見,那裏正有墨黑的標簽迥異於伏俟城周邊的紅色,正代表著積魚城已經被贊普的王師所占有。

“這、這……國中情勢或有變故,但並不會影響到兩處商貿。況且今次交割商貨,我方也是貨量給足,即便、即便是來年有所變化,畢竟今次大唐並無損失……”

贊婆沉默片刻後,才開口用略顯幹澀的語調說道。

“大國長謀,豈容朝夕變故!況朝廷量入度出,生民經治產業,俱有規有計,才能不失條理。你方並不能保證,商貿又如何維持?”

贊婆的這一蒼白解釋,張仁願自然無法接受,聞言後索性直接卷起了文書,似乎是要結束談話。

“張相公且慢!事既定論,自當盡力促成,況且這對雙方也都不失惠利……”

贊婆見狀後自是一慌,忙不叠自席中起身拱手說道:“某今日能登此堂,成事之意切情真不懼考驗。但有能將故計維系下去的方略余地,懇請相公能作惠教,必言聽計從!”

張仁願這番威逼的作態,在王孝傑看來自然是糙得很,他這段時間負責與蕃國使者進行交涉,可謂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儼然已經以外交上的行家高手而自居。正當他以為張仁願如此作態不會湊效的時候,便聽到贊婆如此回答,不免瞪眼欲言,可旋即便被張仁願橫了一眼,只能生生將這話頭再咽下去。

而張仁願在聽到贊婆這話後,旋即又將卷起的文書攤開,甚至臉上都對贊婆流露出了幾分淺笑。這態度轉變的生硬又迅速,聯系近日來的遭遇變化,贊婆算是確定,大唐聖人的確是將與海西接洽的事務交付給了眼前這位宰相。

“相關貨源,已非你海西一處能夠把定。想要商貿繼續進行,必須商貿繼續保全。所以除了兩方商貨交訖之外,還要再加上一條說明,若有外力侵強、事有必要的情況,我大唐可以直接出兵看護商貨,貨之所在,兵之所趨。至於出兵之所消耗,亦不需另作計議,直從貨中扣除即可。”

張仁願本就不是一個談判的材料,說起條件來也是一副理所當然、不容拒絕的口氣。

而贊婆在聽到這話之後,臉色則就變得有些難看,又下意識看了那地圖一眼。他若是答應了這一點,那就無異於答應了大唐軍隊可以自由出入於領地之內的權力,這對於一方勢力而言,無異於直接越過了底線、踐踏尊嚴。

但這是正常情況下,而海西局勢眼下正處於不正常的階段,贊普的王師隨時都有可能兵入海西,噶爾家能否熬過今次的劫難尚在兩可之間。現在大唐已經擺出了要作武力幹涉的態度,這對噶爾家而言,還真說不上是一樁壞事。

就算退一步講,即便噶爾家不答應這一條件,當他們真的與贊普王師惡鬥起來的時候,難道還有余力阻止大唐的出兵?所謂規定約束,於強者而言本就可以隨意的進行破壞,所以無論噶爾家答不答應,對大唐方面的行動本就沒有什麽實質性的約束。

“若情勢允許,我方自然極力保證貨源安穩。但大唐需要長計穩定,隴右方面能否足力使用?作此發問,絕非刺探大唐隴邊軍務規劃,唯是兩方長計,若真有危害,我方亦不可完全置身事外,須得通力配合……”

贊婆眼下之所猶豫,根本還不在於大唐會不會出兵,而是會投入多大的力量,能不能夠對贊普做出有效的威懾與制衡。若大唐只是討要了這一資格卻並不實際出兵,則就讓他們噶爾家枉負一個開門揖盜、裏通外國的大罪,實際上卻不會給處境帶來任何改善。

“機密相關,恕難奉告。”

張仁願全不理會自家已經將海西軍務虛實高懸堂中,唯是對自身的計劃意向閉口不談,雙標的讓人無從評價。

贊婆在稍作沉吟後,接著便又說道:“大唐既有此慮,而我方也是義不容辭。既然如此,雙方各點人馬,於境中設一官造榷場,如此張相公所見、是否可行?”

從威嚇國中使者開始,贊婆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對於自家與贊普的爭鬥,他並不敢做盲目樂觀,甚至不無悲觀的覺得,單憑自家一己之力,很難撐得過這一場劫難。而視野所及最可靠的求援對象,自然就是對青海始終念念不忘的大唐。

如今贊普已經不能容忍噶爾家繼續存在,而想要求存則就必須要進行賣國。既然如此,不妨賣的更徹底一些,直接在境域中設立一個與大唐利益休戚相關的節點,讓大唐無從拒絕,且有更大的理由對接下來青海的亂勢進行幹涉。

聽到贊婆這一提議,張仁願略有失態,低頭看了看案上文書,又示意贊婆稍作等候,擡手召來事員,耳語叮囑一番,而後事員便匆匆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