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7章 川西王屬,豈為蕃土(第2/2頁)

對於郭元振的這一點小糾結,李潼倒是不怎麽在意,別管蕃國還是土羌,最終還是都要融入中央帝國這個大家庭中來。什麽樣的出身並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看這人物能夠發揮出什麽價值。當然,他也並沒有什麽擴張領土順便擴展後宮的打算。

本身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對於蕃國是公主來投還是王子來投,對他而言也都區別不大。如果郭元振能把吐蕃王母沒廬氏都拐帶入唐,那自然更好,不就是和親嗎,贊普這個孫子他認了。

不過當聽到郭元振將這蕃國公主身份稍作講述後,李潼倒是不免略生感慨,只覺得這身世與自己倒是依稀相似,對這個所謂的吐蕃公主倒是產生了一些興趣。

能夠在那樣一種四面皆敵、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煎熬出來的人,想來也知必然不是俗類。對於其人選擇投唐,李潼倒是深表理解。

當周遭所有人包括整體大環境都對你惡意滿滿的時候,人就容易產生一種悲觀自毀的想法,投唐未必就能比留在國中際遇更好,但起碼對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是一種報復。

話說李潼當年在深宮大內都還算計著要去突厥耍耍,只可惜突厥太不爭氣,沒給自己營造這種機會,讓他不得不一步步煎熬、成為大唐如今的分陜權臣,並且還算計著徹底搞死突厥。

接著,郭元振又小心翼翼將他兩頭和尚、各自念經的想法稍作陳述,表示即便蕃女來投是身負和親名義,只要稍微進行一些操作,也絕不會給殿下清譽帶來什麽影響。

李潼本就沒有就此責怪郭元振的想法,他關注更多還是蕃國欽陵在這件事情當中所持有的態度,稍作沉吟後,便又繼續說道:“這麽說,那蕃女將舊領拱手讓給欽陵,欽陵竟然不收,且與蕃國王室協作此計要滋擾於我?”

“實情仆亦難以探得,但據眼下所知、包括赤尊公主自身所度,應是如此。”

郭元振聞言後便作答道,不敢太過篤言自己的看法,畢竟雍王殿下自有判斷。

“呵,海東一戰看來是不足消其兇焰,這老小子看來是決意要繼續在青海死頂。”

對於郭元振針對吐蕃王室的後計暢想,李潼是不怎麽放在心上,那畢竟還太遠。眼下大行台切切實實面對的敵人,終究還是留守吐谷渾故地的欽陵。

“蕃國以此為擾,必然會有後計鋪陳,隴邊或將刀兵再勞。這終歸是那蕃女帶來的麻煩,那她入國究竟有什麽實利傍身?”

李潼這段時間都在考慮著該怎麽跟朝廷耍窮橫,對外雖然不畏懼戰爭,但眼下大行台這對戰形勢也的確是能免則免。

那蕃女入國,如果欽陵趁此再在青海興兵鬧亂,別的騷操作且不提,李潼真打算直接將這蕃女派往青海,別吵吵、你家公主自己帶回去。老子啥時候想收拾你那是老子的事,才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跟你急赤白臉。

至於面子什麽的,真要幹掉欽陵、擒殺贊普、獻俘乾陵,自然有面子,順便嘲笑一下他四叔,你就啥都不是,唐家基業發揚光大還得靠我,讓位晚了都收拾你。至於別的,都是虛的。

“蕃國以康延川以東境域為東域赤尊公主湯沐邑,人物版籍俱隨主入國。但川西境域溝嶺縱橫,諸土羌、生蠻散亂雜居,想要切實應用起來,仍需一番長計。”

聽到殿下如此發問,郭元振又連忙說道。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更加不滿:“川西蠻土羌民,本就是我大唐羈縻之屬。蕃國以我資產欲作賄結,豈有此理!我當據此奏告朝廷,索圖明辨川西究竟是何歸屬,若真確定是我大唐領疆,朝廷自當遣使訓斥,大行台亦需修整刀甲,以備兵問!”

蕃國公主究竟是和親還是其他目的,這是一樁小事,不值一提。但蕃國竟大言不慚將川西領土圈劃私授,這我忍不了,就看朝廷是個什麽意思。

李潼倒不擔心朝廷會順勢指令大行台出兵宣示主權,反正他本就沒打算跟吐蕃好好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也是應有之義。只要能把今秋貢賦稍留周轉,別的都好說。

“那蕃國公主,殿下還見不見?”

郭元振剛剛歸國,對於大行台具體處境還不了解,眼見殿下因此大動肝火,不免有些莫名其妙,連忙再次請示道。

“擇日安排入京,先見上一見。若朝廷就此爭執難決,適時送其入都。”

李潼聞言後略作沉吟,然後便說道。他所考慮重點還是秋賦問題,如果朝廷還是一味的專圖錢糧、掏空大行台,余者不問,那他就要用這蕃國公主把事情搞大,讓朝廷按壓不住輿情。

郭元振雖然不清楚行台所困,但聽到殿下根本就不糾結這蕃國公主入唐的名義問題,人物事機從容使用,講到顛倒黑白、混淆重點,自己跟殿下相比終究還是技遜一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