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8章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

由於雍王殿下還要借吐蕃公主所謂的湯沐邑問題向朝廷進行奏報請示,或者說是糾纏,所以蕃國公主入京也就沒有安排什麽迎接的儀仗,僅僅只是一路甲兵引領兼護送入城。

入城後,行台也並沒有為這位蕃國公主安排什麽官邸安置,只是在長安城東選擇了一處此前抄家沒官的閑邸給其居住。

如此低調的處理,以至於除了一些行台顯職要員,長安城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長安城有這樣一位身份不凡的蕃國顯貴到來。

這倒也談不上怠慢,且不說雍王殿下還打算就此事借題發揮,吐蕃如今與大唐邦交本就馬馬虎虎。甚至就連皇太後武則天那麽愛誇耀威嚴的一個人,早年革命之際吐蕃遣使來賀,都沒有做什麽大肆的宣揚。

吐蕃公主入城坊居之後,存在感就變得更加薄弱,除了駐邸保護兼看守的一路甲兵之外,大行台仿佛徹底忘了這樣一個人的存在。甚至就連引之入朝的郭元振,都徹底沒了蹤跡。

郭元振之所以不來訪問,除了避嫌之外,也的確是因為沒有時間。回到長安之後,他便獲得了一個新的職位,即就是長安縣主簿。

對於這一任命,郭元振也頗感詫異。他本以為按照他的仕途履歷,以及雍王殿下對他的遣用看來,他接下來要麽繼續留任蜀中,要麽便轉往隴右投身戎旅,卻沒想到被直接留在了長安擔任主簿。

當然無論郭元振本身是什麽想法,雍王殿下既然有此任命,他自然也就只有領受的份。更何況,長安縣作為京畿縣治,這一任命本身就是超格的提拔。

除了有些懷念在吐蕃境中帶著蕃兵去打蕃部的金戈鐵馬的生涯之外,郭元振對此自無半分不滿,一俟領命便美滋滋的上任。長安縣事務本就雜多,眼下又適逢秋季租調入庫的繁忙時節,一旦入事,自然便再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去過問其他。

更何況,關於如何處理那吐蕃公主,雍王殿下自有主見,郭元振再怎麽想不開,自也不會再去妄作過問。

李潼雖然表態說要先見一見那蕃國公主,可一旦忙起來,這件事就被拋在了腦後。

且不說與朝廷交涉的問題,各種軍政事務的處理,就已經讓他忙得不可開交,甚至就連迎接兄長入京都需要提前調配事務、抽出時間。

而且行台眼下還有一項頗為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親自處理,乃至於全程關注,那就是諸路邊軍選送入長安宿衛的甲伍已經陸續入京。

這是一支直接歸屬於他統領的衛隊武裝,李潼甚至都不想讓行台幹涉太多,諸事都要親力親為。大到營伍編制的組建,小到每一匹戰馬、每一領戰甲,幾乎都要親自驗看。

諸甲士雖然都是出身邊鎮行伍之中,但眼下大唐還未形成盛唐時期那麽鮮明的邊軍武裝團體,未來李潼也不打算任由此類趨勢發展。

府兵制度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其番代宿衛的傳統卻仍值得保留下來,所以對於這一支未來極有可能會成為真正中央禁衛力量的軍隊,他也自然希望能夠在方方面面都留下自己的個人烙印。

為此李潼甚至沒有沿襲唐軍原本的營伍組織,而是借鑒後世陸軍的連營編制,將士伍進行更加細致的整編與配給。

當然並不是說後世的組織結構就一定好,畢竟作戰環境、作戰方式和武裝水平都有著極大的差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央宿衛軍隊雖然職責很重要,但其軍事活動與作戰環境卻很單一。尤其各種儀仗行動占用了大量的宿衛時間,李潼歷事南北兩衙,對此自有深刻感觸,再精銳悍勇的甲士,如果長期只是如此,戰鬥力也實在是無從保證。

而且禁軍由於長期接近權力中心,特別容易受到權勢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層將校中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中宗朝節湣太子李重俊,景龍年間發動政變,盡管拉攏了一批禁軍高層將領諸如李多祚、李思沖,包括宗室中的成王李千裏,但最終還是折戟於玄武門前。

而在中宗駕崩的唐隆年間,策劃政變的李隆基便充分利用禁軍中層的力量,甚至就連鐘紹京這個不屬於禁軍體系的宮苑總監都發動太監、宮女們參與政變。韋後盡管安排了其韋氏子弟占據了兩衙禁軍大量位置,但還是被以下克上的搞定。

有鑒如此,李潼並不打算給他所組建的這支衛隊組建太大的作戰單位。

各邊督軍使各選千人入京,這一萬人的邊軍精銳,便是長安城衛最核心的力量,這一萬人被淺分為四軍,稱為中四軍。在這中四軍的基礎上,李潼又設內衛四營。

除了各邊軍伍入衛長安之外,還有關內諸州團練,也要在今冬之前於長安城集甲兩萬進行演武,這一部分兵力,則就編為外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