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8章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第2/3頁)

之所以只獻錢財,而且要用飛錢票據,宋霸子也是考慮諸多。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人人都知經營飛錢的寶利行社身後本就是雍王,而如今長安大亂新定,商賈們對於飛錢的信用度也是不乏懷疑。如果這些巨資還不足以讓雍王對他網開一面,那麽飛錢的信用,雍王總要考慮一番。

眼見自己一番苦心所達到的效果不錯,宋霸子一時間也頗有幾分劫後余生的狂喜,但也不敢因此而忘形,而是更加恭謹的作拜道:“小民舊年困迷於錢貨欲海,全無禮義行徑可稱。如今縱有些微表獻,也只因感知殿下仁義傳教。殿下此番西進歸鎮,活人巨萬,痛懲賊徒,時人莫不稱頌感恩。小民身為世中受教一員,雖自慚卑鄙,但也鬥膽覲見,只求稍證殿下偉義,不敢稱德自誇。”

李潼聽到這番對答,對這宋霸子不免更加滿意,忍不住暗暗感慨,這宋霸子的確是有幾分真料,難怪原本歷史上能以一介商賈折騰到宮廷宴會中。

宋霸子向雍王進獻巨資並頻作吹捧,雖然讓彼此都非常滿意。但在場其他人心情則就頗為復雜,特別是那些個第一批登堂的胡酋們,這會兒更加的狐疑不定,前有故衣社舉社投獻,後有宋霸子進獻百萬緡的巨資,讓他們猜不準究竟是雍王的授意還是他們自發的行為。

若是前者,雍王又要借此向公眾傳達什麽信號?難道是要借這個新設立的社監署,將長安城所有人力物力盡收己用?

李潼也不急著向眾人解惑,而是繼續召見排在後方的諸行社社首。不過後方乙等、丙等行社數量激增,諸社首便難盡數登堂入見了,只能選取一些代表登堂來見,其他人則就在衙堂外席地而坐。

“今日集見百業社首,為賀幕府新設社監署。想必諸位也都好奇,這社監署究竟章程如何,又監管何事。”

李潼也不賣關子,在諸社首登堂拜見之後,便開始講起今日主要內容:“國朝創業以來,仁治普施,百業興盛。或有短厄之困,但世道終究昂揚向前。生民各司其職,行業蒸蒸日上。

諸位都是各自司業翹楚,如今匯聚衙堂,人勢壯闊,可知所言不虛。朝廷雖然章制完備,但世道日新,也需要追趕時勢,格式增補,以求官民便利。社監署,顧名思義,非為治民,只為監社。”

眾人聽到這裏,臉上都流露出幾分不自然,畢竟誰也不樂意身上管束更多一重,遭受更多盤剝。

李潼並不理會眾人情緒變化,只是繼續說道:“生人有長幼,行業有首尾。定序無存,則萬物不興。樹有枯枝,不修則躥,事有醜陋,不治則害。長安舊經動蕩,雖所害未深,但可謂一警。如今京內坊市蕭條,行業不振,往日繁華不復,人皆有感切膚之痛。

今社監署新創,匯聚百業諸社,正為振興諸業。署中將設社庫,積錢五百萬緡,分補所錄諸社,盼能生民享惠,奮力生活!”

此言一出,滿場俱寂,人人瞪大雙眼,一臉的難以置信,瞪大雙眼彼此相望,想要求證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李潼倒是很滿意在場眾人的反應,所謂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行社是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社會資源集中方式,現行的制度其實並沒有太好的管理方式。哪怕到了後世,仍然如此。想要讓相關民眾們服從管理,自然要先向他們表達出制度的優越性。

此前幕府便在討論補貼籍民、刺激生產與消費的方案,提出了很多的設想,但李潼都感覺不太滿意。

佐員們所提出的補貼對象主要還是自然人,比如獲得朝廷民爵嘉賞的公士之類,又或者年過幾十、家有幾丁,這也是以前慣用的手段。

但這些方式,所針對的只是生民個體,而生民的需求普遍單一,無非衣食等基本需求。長安新經動亂,物資難免短缺,把錢發到小民們手裏,或許會刺激他們積谷備荒的囤積欲,搶購幾種有限的生活物資,這與李潼所設想全面刺激長安民生恢復有些出入,起碼不會對諸行業生產造成太大的補益。

所以他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決定將補貼的目標從個體轉變為以行社為單位。如此一來,雖然會刺激行社進一步發展,但也順理成章獲得對行社的管控權。拿了我的錢,我總要查一查你用在了什麽地方。

至於這樣會不會造成行社尾大不掉,這也是多慮了。因為古代東西方行社的發展,是有本質性的不同。

西方行社或者說行會是在城邦建立伊始就產生,是平民從業者對抗城邦貴族的一種組織。而東方則是在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為了補償統治模式而興盛起來。

二者產生的時機與動機截然不同,而且古代中國還有一個統治的根本法,那就是編戶齊民。民眾們首先是在籍之民,然後才有一層行社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