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王在法下之帝崩(第3/4頁)

從此,皇親勛貴不再是養豬,也可以參與到國家大政的治理之中了。

同樣的,因為成為了參議,各個參議員也開始要接受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在行使權力之外,亦擔起了相當的責任。

對應上院,都察院簡稱下院。

首輔的重大決策案,都需要交到上下兩院進行表決,取得兩院的支援,如預算和法律的修改,乃至國家的大策,如果上下兩院都不支持,首輔要不撤案,要不就下台。

如上下兩院對同一個案子的表決結果不同,可有三月的協商、緩沖期,其間正方雙方相互說服,三次表決,如果還是誰也不能說服誰,則由皇帝介入,進行裁決。

上院首任院長為永王朱慈炤。

……

“王子犯法,於庶民同罪。王亦有法。聖人幾千年的理想,想不到竟然實現於當代!”

“陛下,古往今來第一聖天子是也!”

已經七十有二的黃宗羲,感慨無比,向北而拜。

……

王在法下,這是一項顛覆所有,龐大無比的法律工程,面對的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隆武三十九年,以修訂律法的功勞,隆武帝冊封六皇子朱和坤為翼平郡王。

隆武四十一年,律法完成,上下兩院的架構也都支撐了起來,隆武帝下詔,進翼平郡王、六皇子朱和坤為翼王。

同年,錦衣衛密報遼王和一些心有不滿的宗室秘密聚會,似乎有圖謀不軌的跡象,還秘密派人聯絡撫遠大將軍李定國。

隆武帝雖然重視,但並未立刻處置,不唯內外都在控制中,更因為他相信李定國不會作亂,也相信經過這麽多年,軍人不得幹政的鐵律,已經在軍中漸漸形成,各項都有鉗制,李定國麾下將領的家屬,更都在京師之中。即便李定國本人糊塗了,以他巨大的威望,想要帶兵作亂,幫助遼王奪嫡,但他麾下的眾將,也是不會跟隨的。

只要李定國安守本心,遼王無兵無權,宗室更都是空架子,或能圖謀,但卻無法不軌。

果然,不久之後,錦衣衛再密報,撫遠大將軍李定國不應,遼王沮喪落寞,已經是泯然矣。

同年,制定《皇位繼承法》。

……

隆武四十二年,黑龍江將軍吳三桂,安西將軍周遇吉,先後逝去。

同年,羅刹國在歐洲戰事失敗,轉而又把目光投向遠東,不久,撕毀《尼布楚條約》,再次襲擾大明邊疆。

新任黑龍江將軍佟定方,率領邊軍出擊,跨越北海,擊潰羅刹軍,將疆土再次擴大。

羅刹國乞和,雙方約定新的條約。

這一年尾,蒸汽機出現雛形,各項科技蓬勃發展,隆武帝大喜。

……

隆武四十三年,堵胤錫致仕,張煌言進為首輔。

堵胤錫治國十年,天下大定,工商農業發達,科技發展,外貿昌盛,沿海的通商港口千帆萬船,義務教育和改土歸流深入人心,很多法律和制度得到了確定和規範,中外武功無敵,人口達到了驚人的三萬萬人,史稱“孫堵之治”。

雖致仕,但隆武帝賞賜宅邸,準堵胤錫在京師居住。

同年,翼王成為陸軍講武堂、水師講武堂的副祭酒,代替隆武帝,主持一切重大儀式。

隆武四十八年,已經六十八歲的隆武帝召集群臣,拿出高藏於“敬天法祖”之後的遺詔,當眾宣讀。

原來,隆武三十三年的時候,隆武帝在遺詔裏就清楚寫下傳位於六皇子朱和坤。

眾臣這才知道,隆武帝對翼王是早有所屬。

同一日,隆武帝朱慈烺宣布退位,為太上皇。

翼王繼承大統,為大明第十八任皇帝。

不同於過往,隆武帝交給他的,是一個完全嶄新、蒸蒸日上的龐大帝國。

也不同於歷代皇帝,翼王也是一個開明,革新,具有相當現代思想的另類君王。

退位、繼位大典之前,隆武帝將翼王召進乾清宮,將秘藏的一塊石碑示之,令其遵從。

——王在法下、虛君實相、君主立憲,此乃國家政體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未來所向,凡朱氏子孫,都得順應潮流,嚴守法律,不得動用軍權阻撓,更不得開歷史的倒車,如有違,天噬之!

翼王在石碑前跪拜發誓。

以後每一個繼任皇帝,都得如此。

翼王繼位,年號熙寧。

……

隆武帝為太上皇,去往承乾宮居住,改寧壽宮。從此不理政務,全部交給熙寧帝。

……

熙寧三年。

安西將軍李來亨越過班加湖,兵至德裏,擊破敵聯軍二十萬,斬首無數,恒河河水為之堵塞。

……

熙寧四年,台灣水師總督,太子太傅鄭森在馬六甲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