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反攻大幕(第2/3頁)

李邦華感激涕零,不能自己。

……

第二日,李邦華致仕,隆武帝親自送行之事,在京師傳開,一時成為佳話。

但使卿等大臣若不負朕,不負朝廷,朕也絕不負你們。

隆武帝曾經對群臣說過的話,也在京師有所傳唱。

李邦華致仕,內閣和兵部尚書同時出現空缺。

而誰來補這兩個職位,隆武帝和內閣早有共識,那就是現在的領兵部尚書,三邊總督孫傳庭。

孫傳庭入京,不止是內閣閣員和兵部尚書的更叠,更是意味著大明反攻的開始,因為隨孫傳庭的升遷詔書一起到達的,還有另一份密詔,那就是從秦軍選取精銳兩萬,分批移駐薊遼。

具體事宜,皆由孫傳庭謀劃和執行。

在陜西八年,孫傳庭不但練出了一支精銳秦兵,而且剿滅李自成,收復了河套,居功至偉,朝堂上下早就將他試做兵部尚書和內閣閣員的不二人選,只是河套收復不久,移民實邊,修建城堡,威懾周邊的蒙古部族,仍然需要孫傳庭的坐鎮,加上遼東尚不到大舉反攻的時候,因此隆武帝沒有動孫傳庭,一直令他鎮守三邊,鞏固邊防。

現在三邊已經穩固,九原北勝等地的城池,也基本構築完成,最重要的是,經過財稅改革和幾年的休養生息,大明國力漸漸恢復,而建虜卻已經是露出了疲態,京師通往寧遠、大寧衛、開封通往京師等幾處重要官道的擴寬加固工程,覺華島碼頭擴增,均已經是完成,大明對遼東的反攻,已經可以開始了。

這種情況下,自然需要大明最擅統兵的良帥回到京師,親自統籌和坐鎮。繼而北上討伐。

秦兵思鄉,而收復遼東,不是一日功夫,因此在聖旨中,隆武帝叮囑孫傳庭,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

西安。

三邊總督府。

“臣,領旨謝恩!”

孫傳庭跪在地上,領了聖旨。

前來傳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秦方,將聖旨鄭重無比的交給他:“閣老,責任重大啊。”

孫傳庭接住聖旨,肅然:“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至於繼任三邊總督的人選,經過廷議,最後內閣擬出河南巡撫高名衡接任。

高名衡在河南巡撫也是八年,八年間,兩次經歷李自成圍攻開封,指揮有功,其後又主持河南賑災,去年黃河決口,高名衡不眠不休,在黃河邊督導一個月,和工部侍郎周堪庚一起,完成了對堤岸的修復,不論軍政民政,都是一個勤勉的幹才,現在三邊初定,不但要修建城池,移民實邊,而且要防備蒙古部族的侵擾,就眼下的局勢來說,高名衡是非常合適的一個人選。

隆武帝準了。

繼任河南巡撫由河南布政使王漢轉任。

而隨著孫傳庭入閣,兼任兵部尚書的詔書一齊發出的,還有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調任京師,入軍機處的消息。

兵部尚書一職,由原南京戶部尚書高宏圖接任。

——去年南直隸清查軍田,勛貴鼓動作亂,無辜者死傷百人,史可法深為自責,上疏請辭,但被隆武帝駁回。

“先清理完了南直隸軍田的爛攤子,再和朕提請辭的事情吧!”隆武帝在史可法的奏疏上,用朱筆明確批示。

年尾,處理完軍田之事後,史可法再一次請辭。

這一次,隆武帝準他辭去南京兵部尚書的職位,但卻調到他京師,入軍機處。

史可法兩袖清風,剛直不阿,民政沒有問題,但軍政卻是差了一點,為了磨礪他,以便將來大用,隆武帝調他入軍機處,希望他耳濡目染,能夠增長軍事長才。

……

南京。

史可法跪拜聽旨,聽完之後,高聲:“臣領旨謝恩。”

傳旨的乃是司禮監新任行走太監石公公,他笑道:“恭喜軍輔。”

軍機處雖然不比兵部尚書,但誰都知道,自陛下繼位,建立軍機處以來,對軍機處越發倚仗,軍機處的重要性幾乎已經是等同於是內閣,甚至在某些時候,陛下見軍機諸臣的時間比內閣要多很多,史可法從南京兵部尚書調任軍機處,看起來好像是從實權變成了虛職,但史可法還年輕,在軍機處日日都能見到聖顏,論升遷和未來的前途,軍機處其實比南京兵部更為遠大。

史可法肅然:“庶竭駑鈍,死而後已。”

……

內閣兵部軍機處進行調整之時,朝鮮半島和遼南的後續消息也陸續傳來。

濟爾哈朗從遼南撤兵之後,仍留下胡克什率兵六千守衛復州的同時,又把另一位侄子,愛新覺羅屯齊留在了蓋州,統領蓋州和復州所有人馬,以加強兩地的防禦。

當然了,這不是濟爾哈朗的命令,而是濟爾哈朗提議,多爾袞準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