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孫史二臣

……

李德仁,原本就是原南漢山城守禦使沈器遠最初想要擁立的那個君王,只可惜當年時運不濟,最後擁立了李倧。

現在幾十年過去,沈器遠被李倧斬首,他生前的遺願,卻是被實現了。

李德仁繼位為朝鮮王,金自點等一幹親清派官員,都遭到了嚴厲的清算,金自點和他的兩個兒子被斬首,家產抄沒,他的黨羽或抄沒或被貶為平民,朝鮮朝堂之上,半數的官員被清除一空,剩下的全是尊明派。

經過此亂,又在仁川港親眼見到大明王師的戰力之後,朝鮮上下對重歸大明,沒有任何異議和猶豫。而對於大明王師的進駐和保護,更是歡欣鼓舞,求之不得,如此一來,他們就不用再擔心害怕建虜的報復和侵擾了。

經過研議,周遇吉率領的七千王師,加上後續又調派到朝鮮的周遇吉本部和精武營第三鎮徐文樸的後續人馬,總共一萬三千人,分別駐紮平安道的平壤、平城、也就是朝鮮原先的寧邊都督府一代和鹹鏡道的鹹興府一代,等於是在朝鮮國都漢陽之前,形成一道屏障線,保護朝鮮國都以及整個朝鮮南方地區不受建虜襲擾。

為了保障戰力和更有效快速的機動,周遇吉征集朝鮮境內的騾馬,同時要求了一萬三千名的朝鮮輔兵——即一個駐朝兵,朝鮮方便需要派出一個朝鮮兵以為輔助。負責轉運糧草和修建工事。

朝鮮同意。

於是,周遇吉有了調動朝鮮平安道,鹹鏡道,黃海道,加上朝鮮京畿道的大部分兵馬和朝鮮水師的權力。

朝鮮一共八道,等於有一半的兵馬在戰時歸於周遇吉指揮。

此外,大明提出仁川港辟為大明水師專用軍港,在朝鮮鐵山一代開采鐵礦,修建鐵廠高爐,就地打造軍需甲胄,朝鮮也都同意了。

作為回應,大明朝廷對朝鮮的安全,作出完全的保證。

一應事務,都由內閣遙控指揮,楊汝成和朝鮮君臣達成協議。

至於皮島等地,本就是大明故地,根本無需朝鮮同意,朝鮮上下對海中荒島,也毫無興趣,鄭森率領水師一路而來,一路收復,並設置了好幾次的中轉和避風點。

……

現在剛是二月,一切還在準備,還沒有完全就緒,照軍機處和兵馬的計劃,高鬥樞的統一指揮,待到三四月份,周遇吉就要率兵跨過鴨綠江,襲擾建虜邊境,令建虜不得安寧。

而遼南也不會閑著,三四月的時候,閻應元也會兵出金州,給建虜以壓力,影響建虜的春耕播種,以繼續疲憊建虜的國力,令建虜的國計民生繼續凋敝。

當然了,不論朝鮮和遼南,現階段都以騷擾牽制為主,不主動和建虜發生大戰,實行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的戰術。

在冷兵器時代,遊擊騷擾戰非是容易,需要相當高超的指揮作戰能力,即使

周遇吉和閻應元都是名將,軍機處參謀司也還是進行了詳盡的策劃……

……

戰略謀劃順利進行,乾清宮中的隆武帝,在欣慰之余,多了很多看書和家人同樂的時間。

二月末,土默特蒙古獻上良馬千匹,以為娜仁皇妃的皇子賀。

隆武帝以絲綢瓷器和金幣回贈。

……

幾天後,隆武帝親臨遵化大鐵廠,為鐵廠高爐正式投產題字,這個時代,鐵器仍然沒有被大規模的使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的高昂和冶煉技術的落後,導致普通百姓用不起,大明朝要想從農耕進入工業,鋼鐵業的興起是必備的條件之一。

遵化鐵廠由戶部,京惠商行,新晉商,佛郎機人,共同出資興建,引進眼下最先進的冶煉技術,真正是為中外合資,官民合股,其中戶部占股一成,不參加實際的經營,但有一定的話語權,並且可以分紅。

最初,佛郎機人是不願意參與的,但被大明戶部強力說服。有佛郎機人的參與,又有湯若望的指導,鐵廠冶煉技術得到相當的保證。

除了遵化大鐵廠,在山西夏縣,廣東佛山,福建漳州等地的大鐵廠,也都在興建和準備中,所有高爐都使用新技術,實行官民合股,又或者是完全私營,朝廷實行三年免稅、並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以令商人們安心。

炙熱的爐火耀人眼目,朱慈烺遠遠看著,臉上滿是欣慰的笑……

……

三月。

史可法和孫傳庭先後抵達京師。

史可法掛兵部侍郎的銜,進入軍機處。

孫傳庭為兵部尚書,那就是軍機處自然的首席軍輔,陳奇瑜一直掛兵部侍郎的銜,為次席,主持軍機處的日常事務,而在兵書尚書之外,孫傳庭還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

因為李邦華的致仕和孫傳庭的新入,內閣排名也發生了變化,範景文進為次輔,孫傳庭為三輔,倪元璐袁繼鹹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