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信與不信(第2/3頁)

“他們歸順之心堅定,絕不是作偽。”

“現在他們願意堅守白城子,此心,可鼓而不可泄啊。”

“沃爾都司既然退兵,最快兩到三月,慢則四到五月,他們就會向白城子用兵,時間緊迫,闖營存亡關乎收復河套的大策,望大人速撥糧草兵器,秘密運往白城子,以增強白城子的守禦。”

最後,李巖懇求。

孫傳庭一路向京師,走到開封時,收到了李巖的來信。

見闖營願意歸順朝廷,並且同意參與“拋磚引玉”的計劃,孫傳庭微有些驚異,他沒想到闖營會答應的做這樣的蠢事,難道流賊也知道國族大義嗎?而當看到李巖手繪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以及未來如何改進和布置防守時,他對李巖,忍不住刮目相看,看來,李巖不只有嘴皮子,具體實務也是有一些的。

也由此,孫傳庭對李巖的看法大為改觀,對這個“拋磚引玉”的計劃,也才真正重視起來。

但對闖營是否真的歸順,真的能堅守,孫傳庭依然抱有一絲的懷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給闖營調一個月的口糧鹽巴和少量的藥材,待闖營做出實際的行動之後,再給後續的糧草,至於兵器甲胄,因為事關重大,他仍需要考慮——雖然他心裏早就已經明白,李巖所為的“拋磚引玉”的計劃,事先肯定已經是經過了當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輕易點頭,不止是因為他身為封疆大吏,掌握三邊軍政,肩膀上擔負著保衛三邊邊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對陛下的聖旨,但是有錯,他也會據理力爭,而不是委屈服從,更因為他清楚知道,如果計劃出了叉子,這個罪責,不會是皇帝,只能是李巖和他兩個人承擔,李巖一個豎子,死不足惜,但他卻不能讓自己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謹慎,嚴密審查,但是李巖的計劃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會輕易執行的。

從開封到京師,孫傳庭一路思索,時不時就會拿出李巖的密信和手繪的白城子的城防圖觀看。而就在快到京師時,他收到了趙光抃傳來的一個新消息,那就是李過已經秘密入塞,進了榆林府,見了延綏巡撫趙光抃,趙光抃說,李過立排眾議,不顧闖營其他將領的強烈反對,親自入關,拜見於他,並向朝廷請罪,看起來不似作偽……

如此看來,闖營是真心歸順,如果闖營真能吸引沃爾都司的主力大軍,他六萬秦兵出長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將沃爾都司的主力殲滅在白城子的附近,並非不可能,一旦沃爾都司的主力覆滅,修墻建堡之事,就不用那麽著急,收復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財力,就可以大大減少……

而就在到達京師之時,兵部侍郎、孫傳庭的老友張鳳翔親自在城門前迎接,兩人見面,寒暄密談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占據和收復河套之事。和孫傳庭對闖營的懷疑不同,張鳳翔卻以為闖營流落塞外,已經是窮途末路,即便騙到一些糧草兵器,對他們的困局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糧草和兵器,就能換取計劃成功後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還是可以斟酌的。

聽完之後,孫傳庭不再猶豫。

“給趙光抃令,令他調撥一百盾,兩百弓,兩千箭,兩百長槍,三十副棉甲,交於李巖……”孫傳庭寫了命令,令人快速傳回延綏。

……

京師。

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了李巖的信。

其實在幾天之前,延綏巡撫趙光抃的密奏已經到了京師,朱慈烺也已經知道了整個計劃的詳情,不過趙光抃的奏疏畢竟不如李巖的親筆書信這般的直接,看完之後,他忍不住又欣慰——不止是為李巖欣慰,也為李過等人欣慰,雖然在這之前,闖營和朝廷血戰,但終究是沒有一條道走到黑。

陛下看完之後,李巖的書信又被交給幾位軍機大臣的手中,幾人輪流翻閱。

孫傳庭繼續稟報。

“沃爾都司蒙古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比建虜和察哈爾蒙古差的遠,如果他們出現在白城子的附近,並久攻白城子,臣有信心以六萬秦兵,加上土默特人的騎兵,一舉圍殲他們,再直搗其老巢,將其連根拔起。”

“因此臣才說,此時的境況和過往不同,現在只需要六萬兵馬即可。”孫傳庭道。

“但是沃爾都司蒙古被肅清,三邊安寧,重建雲中、朔方、五原、西河四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朱慈烺微微點頭。

“臣有罪!”

孫傳庭忽然又跪倒了。

朱慈烺一驚:“愛卿何罪?”

其他眾人也是驚訝。

孫傳庭回:“歷來,收復河套有兩個難點,第一,找尋蒙古人的主力,第二,戰後的固守防禦,照李巖的計劃,如果闖營真是改邪歸正,並且願意以自身為誘餌,將沃爾都司的全部主力誘騙到白城子,那收復河套的兩難就可以迎刃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