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信與不信

身為三邊總督,孫傳庭擔子重、責任重,還要提防言官的彈劾,因此,除非是闖營和蒙古人開戰,公開宣誓歸順朝廷,否則他是不會輕易將糧草甲胄交給闖營的。

但如果闖營公開宣誓歸順大明朝廷,他們流賊的身份,立刻就變成了大明官軍,有了關內的援助,沙克沙僧格還會不會大舉來攻,就會是一個疑問了。

李巖心中憂慮,他決定,先去見延綏巡撫。

——孫傳庭身為三邊總督,總督整個西北三邊的軍務,但具體到三邊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各個巡撫負責,而距離白城子最近,主管榆林靖邊一代事務的,正是延綏巡撫。

說起延綏巡撫,最有名的當然是前前前任洪承疇了,正是因為在延綏巡撫任上的傑出表現,洪承疇才會一路被提拔,最終變成領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是為大明第一重臣。而洪承疇之後,續任的幾個延綏巡撫都是默默無聞,直到今年,新的延綏巡撫到任。

那麽,新的延綏巡撫是誰呢?

正是前任薊州總督,因為建虜入塞獲罪,歷史上原本被斬首,這一世在隆武帝的營救之下,被連貶數級,到大同擔任兵備道,磨煉兩年,在隆武帝繼位之後,被隆武帝重新啟用,任命為延綏巡撫的趙光抃。

在擔任薊州總督時,趙光抃和隆武帝多有交往,通過交往,隆武帝也知道,趙光抃是一個盡心職守、勤奮勇直的可用之臣,只是運氣不好,剛剛上任不久,就遇上了建虜入塞,背了歷史的黑鍋,死於街市,但就其能力和忠義來說,趙光抃都是可用的,因此繼位之後,就有意拔擢趙光抃,將他從大同調往西北,加以磨煉,等到李自成身死,西北局勢有變,延綏巡撫升到中央之後,便順勢拔擢趙光抃為延綏巡撫。

而在李巖出京的同時,除了給孫傳庭密旨,介紹李巖的任務之外,隆武帝也有一道密旨給趙光抃,要趙光抃全力配合李巖。

所以現在,李巖第一個要找的不是孫傳庭,而是趙光抃,身為延綏巡撫,趙光抃也是有一定的調撥錢糧的權限的,但甲胄兵器卻是非通過孫傳庭不可。

延綏巡撫的駐節地在榆林,離著白城子不過兩百裏,原本三到四日的路程,但不想靖邊延綏長城之外,竟一直都有小股的蒙古散騎在遊弋,為了躲避他們,李巖三人不得不繞了遠路,一天半的路程,足足走了三天,方才看到了延綏的邊墻,而當李巖趕到榆林,已經第六日了,而這時,消息傳來,在孫傳庭統率大軍,及時的支援之下,見無機可乘,沃爾都司蒙古五日前就已經從寧夏撤兵了。

聽到沃爾都司撤退,李巖亦喜亦憂,喜的是沃爾都司撤了,三邊安全了,憂的是,沃爾都司已經撤退,但他答應闖營的糧草輜重還沒有著落呢,這種情況下,闖營怕是不會出兵襲擊蒙古遊騎……

進到榆林,見到趙光抃,李巖將情況一說,聽到闖營願意歸順朝廷,趙光抃大為欣喜,當聽到要為闖營調集糧草之時,他卻沉思地說道,糧草他立刻就可以調集,但什麽時候起運,還要聽陛下和朝廷的——雖然闖營已經答應歸順,但畢竟還沒有正式歸來,這個時候調撥錢糧給闖營,於法不符,也幸虧陛下有密旨,趙光抃才會答應先行籌集,但將糧草運出關外,交給闖營,卻不是他可以決定的,此事非得朝廷、或者是他的上級孫傳庭同意不可。

李巖知道,此事重大,不能為難趙光抃,於是一邊請趙光抃想辦法多籌集一些糧草,一邊要急急趕往寧夏,去見孫傳庭。

“漢泉,我有一句話,你當知曉。”臨行前,趙光抃道。

李巖字漢泉。

“大人請講。”

“只憑你三言兩語,就想讓朝廷和制台大人相信闖營歸順的誠意,怕是很難的……”

“大人的意思是?”

“闖營需得拿出一定的誠意,最起碼,李過得親自入塞,來見制台大人,如此,才能取信於朝廷……”趙光抃道。

李巖似有所悟。

……

李巖趕到寧夏,不想孫傳庭早已經離開寧夏,前往京師了——陛下的旨意,但是沃爾都司蒙古人退去,就要孫傳庭立刻進京,因此在沃爾都司退兵之後,孫傳庭安排了防務,就急急往京師去了。

李巖本想要追趕,但後續和闖營的聯絡,仍需要他親自坐鎮,所以他只能寫了一份長信,將自己去到闖營的經過、闖營現在的情況、以及他對李過劉芳亮的了解,詳細的告知了孫傳庭,同時附上了一張自己手繪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圖,間接說明計劃的可行性。

“制台大人,李過劉芳亮雖然是賊寇,但胸中依然有赤子之心,尤其緊守虜我分別,不向蒙虜低頭,其殘部又多是老兵,有戰力,職以為,可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