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京察(第3/3頁)

天啟年時,閹黨主持京察,大殺四品以下的東林和清流,東林主持京察之時,則又將四品以下的閹黨全部趕出京師。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其間沒有多少政績的考核,全部都是黨同伐異。

但這一次的京察卻不同,早在年前,隆武陛下就有明旨,這一次京察臣子們不必寫“自陳疏”,官員也不必到吏部、都察院接受問詢,今年的考核,只以政績為標準,其他一概不論。

戶部的政績是收了多少稅銀?攢了多少糧?下面的各個分司,什麽十三清吏司,廣盈庫、軍儲倉,各司主官交叉詢問,詳細記載。

同樣,兵部是練了多少兵?內外戰事的籌措?工部修了多少路,造了多少大炮甲胄和火器?吏部則是你挑選任命的官員,是否合格,是否有貪墨?刑部是否有冤案?禮部比較空泛,但依然有一些政績是可以考核的。

六部之外,內閣九卿,順天府尹,京師所有的官員,這一次都是政績掛帥,唯政績論,過去的那些虛招,什麽“自陳疏”“相互拉擡”之類的,全部取消。

為保京察的順利,在錢謙益之外,朱慈烺將自己最信任,也最了解自己心思的堵胤錫,調往吏部,擔任侍郎,同時令袁繼鹹兼任吏部尚書——因為袁繼鹹是大學士,內閣三輔,擔著內閣的擔子,對於吏部的事情,肯定不能像專職的吏部尚書那樣,事事親為,這一來,就為侍郎堵胤錫放寬了更多的權力。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京察,四品以下官員的考核,吏部侍郎堵胤錫將是主導。

至於戶部,堵胤錫在戶部這一年多,戶部工作基本已經捋順,倪元璐又是一個理財大家,由他執掌戶部,朝廷足可以放心。

“有政績者用,無政績者廢,開明者者用,頑固者降,支持朝廷大政的用,不支持的,黜!”

這是隆武帝對堵胤錫的叮囑。

京察之外,吏部還管著地方官員的考核,和京官京察一樣,地方官員也是政績第一,

治下人口是否增加?稅賦是否增加?是為考核的兩大指標,兩個都是正向,方有可能是甲等,也才有升官的可能。

一項不合,是為乙等,原地續任。

兩項都達不到,直接罷官。

所以隆武帝任命堵胤錫為吏部郎中,不止為京察,也為地方官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