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軍機謀劃(第3/3頁)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大明沒有勝算,將精武營精銳拉到張家口,配上新近裝備的四輪大車,以車為陣,以車為腿,在草原上的機動力,也並非完全不可用。運用得當了,步兵守,騎兵攻,依然能擊敗建虜和蒙古。

不過就戰略來說,這依然屬於是巧勝,有想當的風險。以多爾袞的見識和謀略,怕不會輕易為明軍戰略所困。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擡起頭:“大同土默特,談的怎麽樣了?”

……

大同府為京師西北屏障,地理上“東連上谷,南達並恒,西界黃河,北控沙漠”,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從古至今,這裏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曾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稱雄一時的遊牧民族,都曾經大規模的經過大同地區,進入中原。最有名的雁門關就矗立在大同。

而歷代中原華夏王朝,也無一不把大同作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主要戰場,因此在大同重點設防。

尤其是大明,因為大明的都城就在北京,是為華夏中原政權距離大同最近的一個都城。大同就越發重要了。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曾經對明朝當時九邊的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大明雖大,但最為緊要之地僅四處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王陽明所說的四處緊要之地即為宣、大、薊、遼四鎮。宣大方向防範蒙古部落,薊遼方向防範遼東。這四處若為建虜蒙古占領,則大明危矣。

從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始,大明歷代皇帝和群臣,都深知四地的重要,並將這四地當成是國之咽喉。

大明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英宗親征,出居庸關,被瓦剌也先設伏於土木堡,雖使明軍精銳損失殆盡,並擒獲明英宗,但因為宣府、大同尚在大明手中,其中兩處守將奮勇作戰,很好的抵擋住了瓦剌後續部隊的進入,致使蒙古人在京城下由於後繼乏力,遭遇大敗,不得不退回草原,如果當時大同宣府沒有能堅守,蒙古人源源不斷的湧入,大明必然要面對更大的壓力,能不能取得北京大捷,蒙古人又肯不肯快速退去,大明能有多少氣數,怕就是一個未知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