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通州就是松山(上)(第3/3頁)

朱慈烺前世讀史,讀過無數這樣的戰例,這一世穿越,他暫時還無法改變步兵面對騎兵的戰略劣勢,但他卻深知,步兵被全殲,並非完全是因為戰敗之後,步兵無法快速脫離戰場,以至於被騎兵包圍殲滅,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敗逃中的步兵,失去了陣列和組織的保護,被騎兵分割包圍之後,變成了獨自而戰的狩獵對象,這種情況下,騎兵幾乎不需要付出什麽代價,將可以非常輕松的將步兵殺一個血流成河。

這種例子,歷史上數不勝數,著名的山海關之戰就是如此,李自成的精銳大軍,直接戰死在山海關前的不過一萬,但被廣寧軍和建虜八旗在後追殺,損失的精銳卻超過四五萬,多年積蓄,一朝損耗殆盡,以至於此戰之後就一蹶不振,再沒有和關寧八旗相抗衡的實力。

史載,從山海關到京師的官道兩邊,一直到十幾年之後,依然還能看到白骨累累,那都是當年被關寧軍和建虜八旗追殺而死的闖營士兵啊。

但這種局面並非不可避免,或者說,如果步兵能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給追擊的騎兵以殺傷,令騎兵不敢肆無忌憚的追擊,那麽,步兵脫離戰場,逃離險境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例如當年西漢的李陵擊殺匈奴的追騎。

不慮勝先慮敗,可百戰不殆也。這是朱慈烺帶兵練兵的最高指導思想,雖然建虜兵盛,但大明疆域遼闊,百姓眾多,可用的資源,勝過建虜數十倍,只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即便是敗多勝少,只要根基不動,終究是可以把建虜耗死的,因此,在朱慈烺給京營尤其是精武營制定的操練教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教導士兵們如何在敗仗之中,保全自己?

脫離大部隊,自己逃跑,肯定是必死無疑的,只有和同袍們在一起,用團隊集體的力量抗衡騎兵的沖鋒,才有活命的可能,同時的,聚沙成塔,每過一個地方,就聚攏一個地方的敗兵,當兵馬越來越多,反擊越來越犀利之時,敵人想要一口把你吞下,就需要斟酌一下是否有那麽大的胃口了。

精武營各級將官和思想教官反復告誡營中的軍士:你一個人在戰場上拋棄兵器和甲胄,千軍馬萬中,比螞蟻還不如,必死無疑,只有和大部隊在一起,才有活命的可能!

這句話,天天講,日日談,深入每個士兵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