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崇禎之怒(第2/3頁)

“陛下……”

“住嘴!回府閉門思過,沒有朕的命令,不得邁出府門半步!”崇禎帝道。

鞏永固大哭:“臣……遵旨。”拜了一下,起身失魂落魄的去了。

鞏永固走後,崇禎帝的怒氣依然難消,在殿中踱步,怒道:“太子在永定門,一會來見朕,告訴他,不必了,朕不想見他!朕也管不了他,他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去吧。”踱了幾步,又吼道:“傳旨,召內閣,兵部馮元飚來見朕!”

……

很快,內閣五個輔臣和兵部尚書馮元飚來到了乾清宮。

平常這個時間,已經是早朝開始了,但今早崇禎帝卻是破了例,沒有去往皇極殿參加早朝,而是先在乾清宮舉行一次緊急密議。太子調兵了,京師怎麽辦?調兵要不要追回來?太子要怎麽處置?一個個問題都盤旋在崇禎帝的腦中,他憤怒的急切的想要找到答案。

雖然憤怒,但崇禎帝的腦子還是留有一絲清明的,他知道這些問題不能在早朝上公開議論,一旦公開,就再無挽回的可能,還是先召集重臣商議,有了基本的主意,再上朝也不遲。

內閣五臣加上兵部尚書馮元飚快要乾清宮時,正遇見駙馬都尉鞏永固流著淚,一臉是血的從玉闌幹前走過,眾人拱手見禮,鞏永固卻恍似未見,失魂落魄的走了,眾臣相互一望,心中都是發緊,都知道崇禎帝一定是雷霆大怒了,連長駙馬都如此,他們這些臣子就更是要小心了。

乾清宮中,禦台之上,“敬天法祖”的匾額下,崇禎帝正負著手,怒氣沖沖地來回踱步。

宮中三大太監,司禮監掌印王之心,秉筆太監王承恩,提督東廠太監王德化

三人躬身站在禦台下,都是大氣不敢出。

一般情況下,三人不會同時出現在禦前,由此可知,今日情況,是何等的嚴重?崇禎帝的怒氣,又是何等的洶湧?

“你們說,怎麽辦?”

六個重臣進殿後,崇禎帝才在禦座坐了,然後將太子的奏疏,甩給他們看。

六人一一看完,臉色都是凝重。

太子奏疏說的清楚,建虜渡河之戰就在這兩到三天,但山東兵和河南兵都無法及時趕到,運河危急,必須立刻增加防守兵馬,以阻建虜渡河,而在運河之戰前,建虜沒有跡象、也沒有意願向京師發動進攻,因此,京師兵馬多也無用,調出一萬精武營,一千神機營,加強運河防守,乃是眼下唯一的救急之策。

而如果建虜攻擊京師,所有兵馬都會立刻回援,作為太子,他將親自坐鎮城頭,決不容京師有失。

至於京師防務,太子有詳細的說明。

“京師雖大,但要守的其實只有兩面。”

“楊軒的五千戰兵營主守通惠河,而通惠河從通州直到京師東便門外,除非建虜突破通惠河,否則,建虜兵馬便無法攻擊東便門往南的城門,因此南城不需要布置重兵,又因為掘開了永定河和拒馬河,城西河水泛濫,道路泥濘,建虜也無法大規模的攻擊西城,西城留部分兵馬即可;唯有北城墻和東城墻有可能會遭到建虜的攻擊,應重兵防守。這其中,東面的朝陽門,東直門,東便門,北面的安定門、德勝門是防守的重點,兒臣以為,以精武營主將劉肇基為統領,留守京師的一萬精武營為主,一萬六千左柳營為輔,善柳營右柳營協助,再加上新招募的義兵,京師高大堅固的城墻,拒守東北兩面城墻,京師防務雖不敢說固若金湯,但卻也絕非建虜輕易所能攻破的。”

“建虜雖兇殘善戰,但精武營,善柳營,左右柳營,經過兩年的錘煉,早已非過去的孱弱之師,他們的家人又都在京師,面對建虜攻城,一定會拼死而戰,兒臣相信,他們一定不會讓陛下和京師百姓失望的。”

“再者,兒臣以為,非要最後,建虜不會輕易攻擊京師。”

注,元朝時,通惠河原本是可以通到北京城裏的,現在積水潭就是當年的碼頭遺址,後大明在北京建都,擴建北京城,北京南城墻向南移,從萬寧橋到崇文門外的河道都被圈到了城裏,不能再通漕運。遂將漕運改到東便門外的大通橋下,船上貨物,用馬車運入城中,天啟年後,通惠河日漸淤塞,現在漕船連東便門都到不了了,只能到通州。

雖然不能行船,但河水和河道仍在,此次大明以運河為攔阻,構築防線,又關閉了天津閘門,擡高了水位,通惠河比過往寬廣了不少,楊軒的戰兵營駐守通惠河沿線,不停的在河岸邊布置鹿角拒馬,挖掘壕溝,每日動用的京師民夫都在數萬人,又配備大量的火器,因此,朱慈烺對通惠河防線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只要通惠河不失,建虜大軍就無法攻擊南城門。大明,主守北城和東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