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再派勛貴(第2/3頁)

在朱慈烺看來,身為禮部尚書,林欲輯總是有一些書生氣嚴重的迂腐想法,大敵當前,只要有兵,哪還管他什麽願意不願意?如果都要願意才能當兵,現在的衛所兵估計一個也剩不下了。

但林欲輯的質疑,他卻必須解釋,不唯林欲輯是禮部尚書,更因為林欲輯所問,其實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於是回道:“建虜歷次入塞,有兩個清晰的戰略目的,第一,搶掠我大明的財物和青壯,第二,伺機在野戰中殲滅我大明的主力精銳,去年建虜入塞,宣府兵受損嚴重,大同兵自松山戰敗後,戰力到今日也還沒有恢復,山西兵本就孱弱,又距離遙遠,三地兵馬加到一起,能馳援京師的,怕也不會超過五六千人,老實說,就算全調來京師,怕也發揮不了大作用,而算時間,宣大兵最快十五天,山西兵怕需要一個月才能抵達京師,但建虜會在三河盤桓十五天嗎?”

“不會的,豪格雖然愚蠢,但黃太吉和多爾袞卻是精明,學生以為,三河的假象瞞不過他們的,建虜大軍很會就會出現在京畿,如果宣大兵和山西兵冒然向京師移動,怕是正中建虜下懷,一旦有變,不但白白喪失兵馬,宣大和山西之地將無兵可守,因此學生贊同兵部的意見,宣大兵和山西兵都不可輕動,非萬不得已,不宜向京師移動。”

“再者,在京師征集義兵和調集外鎮兵馬進京勤王,並不矛盾,一個是強內,一個是引外,就眼下的局勢來說,強內比引外更重要!只有京師強健了,城防穩固了,勤王的外鎮兵馬才能更有效果。”

太子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眾臣聽了,大部分人都是微微點頭。有朝臣在心中暗暗感佩,經過一年的歷練,感覺太子殿下比去年更加成熟,更加穩重啊,大明,未來將有一個聖天子啊。

連林欲輯也不得不承認,太子說的有一定道理。

朱慈烺繼續道:“至於公平。學生以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上下齊心協力,人人參與,方才是聚攏京師人心、守衛京師的最佳方式。富家子弟不善勞作,上了城頭怕也做不了許多事,說不得還會添亂,倒不如讓他們拿出糧米,給民夫飽食,如此事半功倍,各取所需,朝廷負擔也能減輕一些。”

“至於京師義兵的戰力問題……學生以為,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的,只要善加操練,在城頭見過血之後,不論軍戶、民戶、匠戶、灶戶,商戶,我相信,都是可以變成強兵的。就如我精武營的新募將士,他們很多人都是民戶,但無論開封還是玉田,他們的英勇都有目共睹,難道有人敢說他們不會打仗嗎?”

“至於不情願,世間本就沒有完全情願的事情,面對戰爭,人人都想趨利避害,躲避戰爭,但如果人人都這麽做了,又有誰來保衛京師?”

“再者,義兵未必一定要上城殺敵,只要他們能修築工事、保障後勤,運送傷員,為城頭將士輸送箭矢武器,做巡邏瞭望之類的輔助作戰任務,使京營將士可以專心禦敵就可以了,只有戰事吃緊,京營傷亡過重時,才會把他們頂到第一線,所以老尚書盡請放心,朝廷絕不會讓他們徒自犧牲的。”

朱慈烺心平氣和,聲音清楚的將自己的理由說完。

禦座上的崇禎帝微微點頭,對兒子的口才和條理,越發喜歡了,心想,我兒似我啊……

“……”林欲輯啞口無言,白須抖動,向太子施一禮,退回原處。

眼見朝臣對義務兵制已經形成了共識,利弊也分析的足夠清楚了,禦座上的崇禎帝也不再猶豫,立刻命令內閣擬旨,連夜行動,明日清早就要將“義務兵制”昭告全城,令內閣,兵部,刑部和順天府共同執行,照京師戶籍冊,挨家挨戶摘選義兵,並且給出期限,三天之內,必須將義兵聚集完畢,任何人也不得抗命,但有不從者,以通敵論處!

軍情如火,建虜隨時都可能出現在京師城下,且事關重大,因此崇禎帝明令由首輔周延儒親自負責此事。

周延儒知道這個擔子重,怕是要擔當罵名,但身為首輔,他不能拒絕,只能硬著頭皮接下。

這事處置完畢,下來就是另一件大事。

“太子聽旨!”一直坐著的崇禎帝站起,目光望著站在殿中的太子。

朱慈烺急忙跪倒。

“朕令你總督天下兵馬,代朕領軍,總攬內外一切軍務……”崇禎帝的聲音從禦台上傳來。

一點都不意外,誰都知道,這個位置,舍太子再無他人。

朝臣中,那些不喜歡太子領軍,總覺得太子尚武好戰,權力太大非社稷之福的迂腐之臣,都在心中暗暗嘆口氣。

“兒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