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勤王與否(第2/3頁)

不宜動用孫傳庭和左良玉的另一個原因是軍糧。

從陜西湖廣到京師,單程兩千裏,往來四千裏,從命令下達到抵達京師,最少需要兩個月,今年河南雖有小豐收,但陜西山西保定等地依然是大旱,湖廣糧食也減產,各地州府糧倉空虛,恐難以供應秦兵和湖廣兵進京勤王的糧米,如果強硬命令,說不得就會重蹈崇禎二年,建虜入塞時,各地人馬紛紛進京勤王,但沿途卻得不到軍糧,餓兵潰散,就地落草為寇,變成流賊,為害地方,茁壯了流賊勢力的覆轍。

孫傳庭和左良玉雖然不至於中途潰散,但卻也不可不防。尤其左良玉的部隊軍紀一向不佳,沿途所過,必然是騷擾百姓,造成的禍害,怕不是各地官府所能承受的。

更不用說,李自成和張獻忠都還沒有被剿滅,如果孫傳庭和左良玉離開,李自成說不得會死灰復燃,而張獻忠則是會擺脫官軍的四面圍剿。

馮元飚說的有理,不過支持他的人並不多,很簡單的原因,不調孫傳庭和左良玉的兵馬,為了固守運河,必然還需要從京營抽兵,在建虜大兵入塞、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大明京師的兵馬不但沒有得到加強,反而還被削弱了不少,這是群臣所不能接受的——不止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京師,更因為京師乃是大明天子所在,容不得一點閃失,雖然太子撫軍京營之後,京營的兵力和戰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和提升,但這不並不表示京師的兵力是富余的。

當然了,群臣心裏都明白,今日馮元飚所說,並非完全是馮元飚自己的意思,而是馮元飚和太子共同商議的結果,從年初開始制定防禦計劃開始,太子就經常和馮元飚、吳甡兩人密議,今日馮元飚所說的這番話和這些理由,肯定是太子首肯和同意的。

“本兵所說,臣不能同意!”

很多朝臣提出反對,堅持召孫傳庭和左良玉的兵馬勤王。

歷來,但是建虜入塞,朝廷都會任命一個總攬天下兵馬的總督,崇禎十一年是盧象升,歷史上,崇禎十五年時是薊遼總督範志完,但實際上去年的統帥卻是太子殿下,今年建虜又入塞,太子當然還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統帥。

這也是到現在為止,崇禎帝和朝臣都沒有討論總督人選,只是等待太子回京的原因。

不過在一些頑固的文人看來,太子統兵,絕非是社稷之福,一方面,兵兇戰危,箭矢無眼,太子領兵打仗,極有可能會出現意外,一旦有意外,太子兵敗失陷,那就是天崩地裂、難以挽回的大禍事;而另一個方面,如果太子持續勝利,威望持續增長,長此下去,怕是會出現儲強君弱的局面,就一個王朝的穩定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一句話,文士總督,才是朝廷應有的法度。在洪承疇投降建虜之後,現在大明能拿出來的總督人選,怕是只有一個孫傳庭了,因此,他們極力鼓動崇禎帝,要求調孫傳庭入京。

禦座上,崇禎帝越發焦躁。

關於運河防守,以及是否要調孫傳庭和左良玉進京勤王,早在夏天的時候,太子就曾經跟他提及過,所反對的原因,就是馮元飚剛才所說,當時崇禎帝頗為認可,認為孫傳庭和左良玉都不可輕動,但今日坐在混亂的朝堂上,聽朝臣們一番爭論,他卻隱隱有些動搖了——或許,可以調孫傳庭進京,以加強運河的防守?反正陜西的李自成已經掀不起什麽大浪了。

這一刻,崇禎帝似乎忘記了他給孫傳庭的嚴旨——今年必須剿滅李自成。

“沒有秦兵和湖北兵,本兵可能保證運河防線的安全?”一片混亂之中,聽見內閣五輔黃景昉問。

馮元飚喘息了一下,咳嗽著,老邁蒼蒼地回答:“兵部自當竭力而為……”

“竭力?但如果做不到呢?”黃景昉聲音有點冷。

馮元飚將頭上的烏紗帽摘下來,挺了挺老腰,咳嗽道:“死則可矣!”

黃景昉被嗆的臉紅,隨即搖頭:“本兵差矣,死你一人何益?朝廷要的是運河防線的穩固!”

忍了很久的兵部左侍郎張鳳翔終於是忍不住了,出列道:“如果戶部有糧,能保證沿途供給,兵部並不反對秦兵和湖廣兵進京!”

這一來,戶部尚書傅永淳不得不站出來,為戶部做辯解……

又是一番混亂。

腳步輕響,內監秦方輕步走了進來,到王承恩身邊,附耳說了一句——軍議是朝廷的重大機密,沒有允許,任何人也不得進入,秦方敢進,必然是有不得不報的大事。

王承恩聽罷露出喜色,轉對崇禎帝道:“陛下,三千營回報,太子殿下已過通州,再有一個時辰就可以回來了……”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