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長蘆新政(第3/3頁)

這個消息很轟動,鹽商們算算賬,覺得很是合適,自己參與生產,把握整個過程,以後就不用再看鹽場的臉色了——過去,有一段時間食鹽緊張,鹽商們握著鹽引,苦等兩到三月都拿不到鹽也是常有的事情,現在自己掌握,就不會再有這種情況發生了。

兩大利好,鹽商們出資踴躍,很快,修建提水風車的資金,就全部湊齊了。

左懋第所做的,其實就是後世的工廠化,公司化。

他本人不知,鹽商們也是懵懵懂懂。

消息傳到京師,有官員不滿,認為允許鹽商插手鹽場生產,有違祖制,食鹽生產關系國計民生的穩定,豈可交到商人手中,所謂無商不奸,萬一商人操了奸心,為了利益,哄擡或者壓制食鹽生產,造成食鹽過量或者是短缺,豈不是災禍一件?

而鹽引也是一個問題,長蘆鹽場這麽一改,鹽商們只照顧自己,過去分到長蘆鹽場的鹽引,還能不能兌現呢?如果不能,豈不是朝廷失信?

隨即,就有奏疏彈劾左懋第。

崇禎帝心裏和明鏡似的,知道左懋第在滄州所為,都是兒子的授意,彈劾左懋第,其實就是彈劾兒子,因此將所有的彈劾奏疏都留中不發,但卻也找來太子詢問。

“商人雖然參與生產,但各個鹽場的主導權,依然還握在滄州分司的手中,鹽價也依然是朝廷制定的官價,商人想要從中搞鬼,根本是不可能的。”

“再者,商人以利益為第一,要他們參與生產,他們一定是拼了命的,想要多生產,多賺銀子,絕不會壓著不生產,故意賠錢。民間有句話,殺頭的生意有人幹,賠錢的買賣沒人做,所以根本不必擔心食鹽生產被壓制,相反,兒臣以為,生產交給他們之後,所屬鹽池的年產量,一定會大幅提高。”

“第三,鹽引的兌換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長蘆鹽場改為‘晾曬法’之後,食鹽產量會有不小的提升,今年應該兌換的鹽引,一定會一張不少的兌換。”

“最後,左懋第上疏說,以往長蘆鹽場每年為朝廷繳納的鹽稅為十萬兩,最高沒有超過十二萬兩,但今年他卻有信心為朝廷貢獻三十萬兩銀子的稅額,既然他誇下了海口,那就等他到年底,如果到時他沒有完成,再責罰他也不遲。”

朱慈烺在禦前對。

崇禎帝聽完臉色冷冷:“應對如流,看來你早就想到朕會問你。”

朱慈烺急忙躬身:“兒臣不敢。只是長蘆鹽場關系到京營餉銀的豐缺,兒臣不得不多加留意罷了。”

崇禎帝看太子一眼,對太子的回答不置可否,右手從如山的奏疏中翻出一篇,再問道:“你說,要將左右柳營的兩千士兵,轉到五城兵馬司,又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