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蒙古俘虜(第2/3頁)

朱慈烺聽到了嶽樂的喊叫,不過並沒有走過去。

就交代材料來說,嶽樂交代的還算是嚴實,應該是把知道的都說了,只可惜他還年輕,除了他正藍旗的事情,對其他七旗的事情幾乎是毫無所知,即便是正藍旗的事情,很多他也是糊裏糊塗,知道的並不準確。

朱慈烺邁步離開,博和托和嶽樂只是犬子,阿巴泰的三個兒子,唯一有點能力的就是後來成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博洛。

那日在墻子嶺,博洛帶著殘兵沖陣,被精武營生擒,此時正被關押在京營之中。

從順天府衙離開,朱慈烺去往京營在宣武門日中坊的一處營房。

博洛就被關押在此處。

同樣是一間囚室,一張桌子,腳鏈手銬和一堆幹草,不過和兩個兄弟不同,博洛在最初被俘之時反抗激烈,一度想要撞墻自殺,軍士不得不嚴加看守他,後來聽說父親和兩個兄弟都投降後,他漸漸沉默下來,不再自殺,每日只是痛苦的咬牙。

因為他在沖陣時,腿部受了傷,朱慈烺令軍醫給他醫治,也只有在面對軍醫的詢問時,博洛才會偶爾說一兩句,其他時間都是默默。

從最初的自殺到現在的平靜,博洛心思有一個轉變的過程,朱慈烺雖然是第一次來見他,但關於他每日的動態,值守的軍士每日都會匯報,因此很是了解。

“博洛!”

看守軍士大聲喊。

但博洛躺在幹草中,卻動也不動。

朱慈烺擡一下手,示意不必再喊了。他知道博洛還無法面對敗局,心中充滿了羞辱憤怒自責,不過時間是最好的武器,既然博洛已經放棄了自殺的心思,那麽終有一天他會明白,沉默是沒有意義的,要麽主動配合,要麽就在耐心耗盡之後被送上斷頭台——阿巴泰,博爾托和嶽樂都可以被放回遼東,但博洛不行,博洛是建虜下一代中的精英,朱慈烺是絕對不會放他回去的,要不為大明所用,要不就是一刀平斷,絕了這個後患。

隔著窗戶望了一眼博洛,朱慈烺轉身離開。

除了博洛,此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俘虜,那就是蒙古察哈爾部的一個分支,和林格爾部大汗寶利德之子,那日松。

察哈爾部乃是最後一個蒙古大汗林丹汗的直屬部落,最鼎盛時,有戰馬數十萬,帶甲之兵將近六萬,林丹汗本人更是雄心勃勃,以成吉思汗為偶像,想要重新統一大蒙古,並為此四處征戰。可惜,建虜在遼東忽然撅起,打亂了他的計劃,加上林丹汗本人志大才疏,昏招頻出,大好的局面在幾年之內就毀於一旦。當然了,明朝也是有責任的,在林丹汗和建虜征戰期間,明朝猶豫不決,沒有對林丹汗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林丹汗快速敗亡的原因之一。

蒙古和建虜都是大明提防的對象,大明不想任何一方坐大,本想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再出手,不想林丹汗太不爭氣,兩個回合就敗下陣來,等明朝想要出手,已經是來不及了。

連番大敗之後,林丹汗喪失了膽氣,不敢再和建虜爭鋒,帶著少部分的部族渡過黃河,向西遷移到土伯特,西藏一帶,後病死,黃金家族沒落。

此後蒙古草原再沒有一個統一的大汗,而在西藏喇嘛的冊封下,大部分的蒙古部落的首領都被加上了大汗的頭銜,此後建虜改制,將蒙古改成八旗,大汗又變成了都統或者是副都統。

注,只是內蒙古,外蒙古的喀而喀部和車臣部直到清軍入關都沒有降服,康熙年,葛二蛋在外蒙古崛起,那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林丹汗敗亡之後,大部分的察哈爾部落,都投降了建虜。

崇禎二年,建虜第一次入塞,能選擇的地方不多,只有喜峰口少數幾個地點,因為當時察哈爾等諸部落沿邊放牧,實際上為大明起到了藩籬的作用。而林丹汗的失敗和西遷,等於是將長城邊界讓給了建虜,從此之後,建虜肆無忌憚,可以從大同到山海關之間,兩千裏的範圍內,任何一個地點破關入塞,而大明事先很難得到消息,因為長城外面的蒙古部落,都已經臣服於建虜了。

此外,因為有蒙古部落的支持,建虜入塞也不再需要攜帶大量的軍需糧草,從蒙古人那裏就地征用就可以了,而蒙古人跟隨建虜入塞,一連幾次,都搶的盆滿缽滿,嘗到了甜頭,比起建虜,他們入關搶掠的心思,一點都不弱。

但這一次,他們栽了大跟頭。

尤其是潮白河邊的伏擊,蒙古正白旗的四千騎兵連同旗主伊拜在內無一漏網,死者三千余,俘虜四百,伊拜本人因為反抗激烈,被當場斬殺。蒙古正白旗是由原布爾哈圖等與舊喀喇沁一部合並而成,旗中壯丁一萬人,此番在潮白河邊折損四千,等於是沒有了一半的壯丁,更不用說死去的都是蒙古正白旗之內的精兵和強將,剩下的六千壯丁,短時間之內,幾乎很難組織起什麽戰力,也就是說,蒙古正白旗已經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