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渡海難題(第2/3頁)

崇禎帝的臉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照太子所說,今年和明年,豈不還是只能被動挨打?

群臣默然。

太子的說法,朝臣們並非不知道,然崇禎帝求治心切,有些冒犯的話,實在不宜在禦座前直說。

也就是太子敢於直言不諱。

“陛下,”內閣蔣德璟出列:“登州水師已經重建,據登州水師提督鄭鴻逵的奏報,到上月,登州水師一共有大船二十艘,小船四十余艘,水兵一千余人,已經初具規模,足以運送一定數量的將士渡海。”

朱慈烺搖頭:“怕是不夠,先帝時,登州水師最興盛的時候,有大船三十艘,小船將近六十艘,即便如此,也無法承載太多的士兵,因為我們的大船,最多不過就是四百料的福船。”

中國古代,論船的大小,以料計算,也就是用木料多少,用的木料越多,船就越大。四百料的戰船,排水量約在70噸左右,而荷蘭人的三桅帆船,排水量八百噸,一艘等於十艘。

其實大明並非不能造大船,鄭和下西洋時,主力旗艦的排水量都在千噸以上,但華夏歷來都是陸權國家,不重視海洋,鄭和的西洋之行只是為了展示大明的國威,毫無殖民或者從西洋地區獲取利益的打算。西洋歸來之後,那些千噸的戰艦風吹雨打,很快就煙消雲散,而留下的寶貴圖紙,也在武宗時,被兵部一個“憂心天下”的兵部侍郎,擔心武宗皇帝會效仿成祖,也來一個下西洋,耗費民力,於是竟然悄悄將藏在兵部的造船圖紙,全部銷毀了。

到此,大明制造大艦的技術,徹底失傳。

也因此就不可能發展出後面的三桅戰船的技術,到現在,大明的造船術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鄭芝龍現在所使用的威力戰艦,很多都是劫掠西洋商船而改造的。

“原來的計劃是調長江水師到天津,和登州水軍分進合擊,方有可能對建虜形成壓力。但現在長江水師未到,登州水軍獨木難支,朝廷必須未雨綢繆,再想其他辦法,以補上天津水師的缺口。”朱慈烺道。

“可調福建水師!”蔣德璟道。

朱慈烺心道你想的太簡單,鄭芝龍豈是那麽容易調的?再者,從發下調令到啟行,來回還不得三四個月?到時戰機早就失去了,黃花菜都涼透了。

“福建水師遠在泉州,遠水不解近渴,如今已經快到年末,建虜極有可能再次侵擾我大明,時間緊迫,兒臣以為,擴大天津水師,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可拖延的事情了。”朱慈烺道。

禦座上的崇禎帝重重地點了一下頭,憂郁的眼神裏,滿滿的都是焦急。對崇禎帝來說,對他最大的煎熬其實並非是陜西河南的流賊作亂,而是建虜屢屢入塞,打到京師門下,在崇禎帝看來,這是對他莫大的侮辱,令他無顏見天下百姓,如果能斬斷建虜入塞之路,他願意做任何事情,再大的代價,他也願意付出。

群臣悄聲議論。

太子所說的道理,眾臣都是明白,自從提出“渡海攻擊”的策略後,兵部和工部就一直在想辦法造船,奈何國庫裏沒有銀子,一切都只能紙上談兵。再者,但就像太子剛才所說的那樣,建造船艦非是一日之功,就算現在有銀子了,兵部工部立刻開始建造,等建造完成,怕也是後年,甚至是大後年的事情了。

“殿下既然議論此事,想必是有良策。”蔣德璟向朱慈烺拱手。

朱慈烺還一禮,再轉對禦座上的崇禎帝:“父皇,對擴建天津水師之事,兒臣雖然知道迫在眉睫,但卻苦無良策,直到昨日,兒臣視察鎮虜廠,聽湯神父說,有紅夷和長毛人的使者,正在京師遊說,想要和我大明通商。通商之事,兒臣不了解,兒臣也不敢幹涉,但兒臣卻知道,紅夷人和長毛人擁有很多的艦船,或可為我大明所用,於是兒臣便接見了他們……”

聽到此,一些古板的老臣都皺起了眉頭——太子是國本,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禮制,豈能輕易就見那些紅毛鬼子?

再者,太子對通商之事不了解、不幹涉,怎麽可能?以太子的脾氣,絕不可能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

“不管長毛人還是紅夷人,他們都是居心叵測的化外之民,對他們的話,殿下切不可輕信啊~~”禮部尚書林欲輯忍不住又站了出來。

朱慈烺淡淡一笑:“老部堂不用擔心,我並不是要跟他們談判什麽,只是想要跟他們做一筆生意。”

“生意?”林欲輯不理解。

“對,只是生意,除了生意,再無其他!”朱慈烺口氣非常肯定。

禦座上,崇禎帝微微皺起眉頭,對太子和紅毛人的見面,還有太子和湯若望的親密關系,他是知道的,對於西洋人,他也並不反對,不然他也不會為湯若望的教堂題字。不過在內心裏,他對西洋人還是有點偏見的,對兒子不經他允許,就和紅夷人長毛人私自見面,他還是有點不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