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子龍帥哥(第2/3頁)

“塔塔塔……”

腳步聲踏起,像是鬧鐘一般,京營晨練的隊伍準時出現在城門口,雖然京籍士兵放了兩天假,但仍有很多非京籍的士兵和大批新兵,加上闖營的降兵,從各城門依次出城晨練,隊列整齊,氣勢恢宏。

兩位沒有隨太子出征開封的將軍,善柳營主將張純厚、右柳營主將申世泰知道太子今早一定會視察,於是全身披掛,帶著副將參將,早早就守在城門口。當太子馬隊出現時,立刻躬身抱拳,齊聲道:“臣等參見殿下~~”

兩人雖然沒有戰功,不過鎮守京師,督促各營訓練也算是有苦勞,朱慈烺向兩人微笑點頭。

送京營將士出城操練之後,朱慈烺折而向北,往北面的京營官田而去。

相比於戰事的緊迫,財政的困窘,另一個影響明末歷史走向,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大因素就是糧食的短缺。

城北的京營官田裏今年種植了大約五萬畝的新型農作物,宋應星說收成很不錯,朱慈烺急於見到。

一路疾馳。

五月他離開京師時,原野還是翠綠,現在卻已經是一片蒼茫了。

天色大亮時,朱慈烺來到官田。

因為到了收獲之季,作為水利和官田主管的宋應星這幾天沒有回城,而是住在官田邊的倉庫裏,全力督促收獲,除他之外,朱慈烺向吏部要求的另一名人才,原諸暨知縣同時也是大農學家的陳之龍也已經於兩月之前到達京師,領工部頭銜,現在擔任宋應星的助手,主職官田的農事。

陳之龍是徐光啟的弟子,整理並印刷了徐光啟的農學巨著《農政全書》,對農政有相當的了解,而於農政之余,他本人也時時抒發對社會經濟的看法,想要改變現狀,尋求經世致用之學。

因為與當下的主流不符,加上他是復社出身,因此屢受打擊。

陳子龍一度“欲絕仕宦”不想當官,在家“廣其宅,示無志四方也”。但終究敵不過讀書人報效國家的念想,於崇禎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紹興府司理,不久兼代理諸暨知縣。在諸暨知縣任上,陳之龍頗有政績,不但興修水利,振興農政,而且親司賑事,平定饑民暴動,與軍事方面也顯現出一定的才能。正想大展身手時,卻接到了京師的調令。

歷來,地方官進京都是高升,但陳子龍任縣令未滿三年,無評鑒,直接進京,屬於是特殊提拔,而這種現象,是被基層官吏所鄙視的,陳子龍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因此他最初是拒絕到京的,直到吏部連續發令,他才不得不北上。也因此,他耽誤了時間,直到朱慈烺五月離開京師之時都沒有見到他。

陳子龍到了京師才知道,原來是太子的京營要用他。

當看到京營官田裏一望無際的“玉米田”時,他驚訝無比,同時又欣喜若狂,因為這正是他的老師徐光啟的夢想啊。想不到太子殿下居然幫老師實現了。

而對於宋應星之名,他久有耳聞,對宋應星的農政水利之才頗為佩服,在宋應星手下做事,想著如何將這“玉米田”推廣到全天下,倒也是一件樂事,因此現在的陳子龍和兩月之前的陳子龍完全不同,一改心中的郁悶,完全融入到農事之中。

因為是學農的,又整理了農政全書。因此陳子龍對農事毫無鄙視,反而認為農政是現在最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之一。年輕的他每日在農田裏打滾,摸索著種植玉米的經驗,灰頭土臉,乍看起來和田裏的民夫差不多。

太子駕到時,他正卷起長衫,準備到田裏視察,聞太子駕到,急忙迎接。

而在他之前,宋應星已經提前在道邊恭候,等太子馬隊出現了,所有人都躬身參見:“參見殿下~~”

朱慈烺下了馬,先扶宋應星。一路而來,他已經看到了道邊的玉米田和那黃碩冒尖的玉米棒子。興奮之下,他一連數次停下腳步,親自到田中查看玉米,一向善於隱藏內心情感的他,這時卻有點笑不攏嘴——因為眼前的不是玉米,而是大明起死回生,渡過小冰河災難的救命藥啊!眼前的玉米棒子,雖然沒有前世裏那些用化肥農藥催長起來的玉米飽滿形長,但卻已然將農田畝產提高了將近一倍。如此一來,同樣的田,就可以養活多一倍的人口,他如何能不喜?

還有番薯馬鈴薯。

這一切都是宋應星的功勞。

一別四個月,感覺宋應星又蒼老了許多,朱慈烺十分憐惜,勉勵了一番,目光看向宋應星身後的那個年輕官員,笑:“你就是陳子龍?”

“正是臣。”陳子龍躬身。

除了農政,陳子龍還是一位大詩人,在詩、詞、駢文、散文均卓然自成一家,後世對他詩詞評價極高,稱他為明季詞人之峰。但在朱慈烺的印象裏,對陳子龍記憶最深的,卻是他和柳如是的愛情故事。陳子龍和柳如是原本是一對,兩人傾心相愛,但陳子龍這個負心人最後卻拋棄了柳如是。傷心之下,柳如是進了錢府,成了錢謙益的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