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請撫薊州

兒子所說的道理,崇禎帝並非不明白,也知道因為大明中前期的時候,濫發“大明寶鈔”,也就是官方版的銀票。朝廷不停的印刷大明寶鈔,但卻不兌現,最終導致朝廷信譽大失,大明寶鈔變成擦屁股的張張廢紙,商人們再不願意和朝廷打交道。加上大明的祖制就是打壓商人的地位,賤商輕商,因此在大明的災荒年中,很少出現商人的身影,偶爾出現,也是奸商的模樣。

但問題是,朝廷太缺銀子了,如果按照河南巡撫衙門的欠條,全部給付,以八十萬石糧米計算,最少需要四百萬兩銀子。差不多晉商抄家的一半就沒了,崇禎帝心疼啊,四百萬兩銀子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就這麽交給商人,他有點不甘心,如果以一石三兩或者是四兩計價,差不多能省下一半的銀子,所以他才會想要砍價。

不過聽完太子一席話,他又動搖了。

風宜長物放眼量。

是啊,比起銀子,朝廷的信譽更重要。

這筆銀子看來是不能省了。

朱慈烺跪在地上不動。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慈烺對大明賤商輕商的弊病,比任何人都清楚。

國庫空虛,朝廷沒有銀子,偏偏內外戰事不斷的情況,滿清中後期也遇到了,但因為有胡雪巖等一大批紅頂商人,不予余力的支持,最終幫助滿清朝廷渡過了財政難關。而紅頂商人只所以敢全力支持,甚至是不計成本,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滿清朝廷不會失信於他們。雖然暫時欠他們銀子,但終究會還上的,而這其中巨大的利潤,是一般商業活動很難有的,所以清中後期的商人,都熱衷於和朝廷合作,胡雪巖也因此一舉成為富甲天下的商人,還得了三品頂戴。

對統治者來說,胡雪巖這樣的商人越多越好,等於是在國庫之外,又多了第二國庫。

如果大明也能有這樣的第二國庫,國事必不至於到現在。

這也是朱慈烺穿越以來,一直在謀劃的一件大事,大明朝的財政危機,一時半會是不可能緩解的,即便抄沒晉商得了一千一百萬兩現銀,加上房產地契,最終會有兩千萬兩銀子,但就大明朝龐大的軍事和賑災開銷來說,這筆銀子只能堅持一到兩年,長期來說,改革大明稅法,提高商業稅,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改革大明財稅體制非一日之功,在這之前,大明朝若想要擺脫無錢可用的財政困窘,只能依靠商人。

而河南賑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再者,兒臣是京惠商行的半個老板,朝廷多付的銀子,終究還是可以再回來的。”

朱慈烺小聲補充。

崇禎帝輕輕嘆口氣,雖然沒有直接說同意,但卻也是默認了。回到案後坐下,冷冷問:“你將東宮典璽田守信留在山西是什麽意思啊?”

“原本兒臣只是想讓田守信在山西收一些糧食,送到河南去,不過張家口的事情爆發後,兒臣立刻想到,除了張家口,晉商在山西老家的地契和藏銀肯定也有不少,山西官吏說不定會有縱放,於是就派人快馬去通知他,令他盯緊張家口晉商的一些產業。算時間,他現在應該收到我的消息了。”朱慈烺小心回稟。

“你倒是想的周到。”崇禎帝冷冷。

朱慈烺低頭不敢說話,他知道父皇在懷疑自己把田守信留在山西的用意。

“王承恩~~”崇禎帝忽然看向旁邊的王承恩:“擬旨,即刻查封張家口罪商在山西的全部產業。”

“遵旨。”

崇禎帝想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朱慈烺,補充道:“既然東宮典璽就在山西。那就令他主持辦理吧。所查封的銀兩,全部送往河南巡撫衙門,充當賑災銀。也算是第一批次給商人們的銀子,後續的銀子,朝廷會陸續撥付。”

“是。”

王承恩躬身領命,急急去寫聖旨。

朱慈烺微微苦笑,看來父皇還是舍不得直接給京惠商行銀子,而是用了山西臟銀這麽一個中轉,但山西臟銀不會有太多,後續的銀子,還是需要朝廷撥付。到時,肯定還需要一番口舌。

好消息是,父皇默認了米價,不再砍價了。另外,他留田守信在山西,原本只是想監督山西官員,免得有人上下其手,從中墨了晉商的財產,但畢竟沒有正式的名分,行事必然會有諸多的不便,現在有了這道聖旨,田守信可以光明正大的查抄八大晉商的產業了。

田守信深知河南災情的緊急,有他在,京惠商行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就收到買糧的銀子。

“時間不早了,你母後該等著急了……”崇禎起身,準備結束對話。

“父皇,兒臣還有一件要事稟報。”朱慈烺急忙躬身。

“哦,說。”崇禎帝站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