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千金買骨

聽到此,朱慈烺明白了,父皇是在說京惠商行的事情呢。

崇禎帝面色冷冷:“王大伴,把那幾份奏疏拿來。”

“是。”王承恩從旁邊的案子上拿過放在一起的幾份奏疏,呈到崇禎帝面前,崇禎帝冷冷:“給太子看。”

朱慈烺接過奏疏,展開看。

都是河南當地的禦史和一些恒台言官對“京惠商行”的不滿和憤怒。因為京惠商行的“指導價”,導致河南米價飛漲,禦史們都非常憤怒。

而最下面的一份比較特別,是河南巡撫高名衡就京惠商行的一些說明。面對禦史的攻訐和朝廷可能的不理解,高名衡進行了辯解,同時也是自清。

“這家京惠商行到底和你有什麽關系?為什麽高名衡說,是你在中間穿針引線?”崇禎帝聲音嚴厲。

朱慈烺知道,京惠商行的事情,終究是瞞不下去的,除非京惠商行什麽也不做,如果繼續參與到賑災事務,又為京營提供糧草肉類,以錦衣衛之能,遲早會探查到他和京惠商行的關系,既如此,倒不如坦然交代,免得父皇胡亂猜疑。

於是他放下奏疏,跪在崇禎帝面前:“兒臣請罪,京惠商行確實和兒臣有莫大的關系,他們到河南賑災,包括六兩的米價,都是奉了兒臣的命令。”

“好啊,你終究是承認了,京惠商行果然是你在後面搗鬼!”崇禎帝一拍桌子,怒氣沖沖地道:“一石六兩。這樣的價錢,百姓們如何能承受?賑災又如何能進行?你身為皇太子,難道就是這樣賑濟百姓,哄擡物價,為君父分憂的嗎?”

朱慈烺直起身:“父皇莫著急,聽兒臣解釋。”

“講!”崇禎帝又坐不住了,站起身來焦躁的踱步。

“兒臣以為,歷朝歷代賑濟災民有兩種辦法,一種就是完全由官府主導,壓低米價,在保證粥棚供給的同時,令百姓們可以買到便宜的糧食,如此,民情穩定,災情自然就過去了。這種賑災方式固然好,但卻需要官府的糧倉裏有大量的糧米,並且還要保證後續糧米源源不斷的運來,如此方能經得起災區的損耗。”

“但眼下朝廷的糧倉裏根本沒有多少糧米,有心無力,無法保證災民的使用,如果使用這種辦法,災區必亂。所以兒臣以為,要想保證災區的穩定,只能采取第二種辦法,那就是交給商人和士紳。”朱慈烺道。

“商人?士紳?”崇禎帝停住腳步,目光嚴厲的盯著兒子,自從得到錦衣衛的密報和看到禦史們的彈劾,他心中就憋著一股火氣,不過事關兒子的名譽,加上京惠商行一直在向河南運糧,所以他把錦衣衛的密報和禦史們的彈劾都壓了下來,今日也沒有在朝堂上提出來,為的就是當面詢問,看兒子到底是怎麽想的。如果兒子不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應,他不但要懲戒兒子,那個哄擡米價、叫“京惠商行”的奸商,他也不能再容忍。

“是。”朱慈烺點頭:“河南災民將近百萬,每日所需糧米眾多,單靠一家京惠商行,絕對是供應不上的。賑災之事,完全可以采用官府帶頭、商人士紳全面參與的方式。天下的商人都是逐利的,如果朝廷強行壓低河南的米價,二兩或者三兩一石,和北方各地的米價差不多,甚至還要低一些,那麽商人們就沒有動力往河南運糧,河南的糧米必然是有價無市,明著是二兩一石,但市面上根本沒有米可賣,最終導致地下黑市橫行,說不定一石米八兩、甚至十兩都是有可能的。”

“奸商發了大財,朝廷的好心,反倒成了助紂為虐的手段,甚至有可能會再次引發民亂,所以兒臣覺得,倒不如放開糧價,令商人有利可圖,這樣他們才會往河南運糧,河南的災民也才會有糧米可用。”

“但六兩一石,誰能買的起?”崇禎帝怒。

“父皇,河南的災民大部分都在以工代賑,參加勞動,每日吃的是官府的粥棚,糧價高低和他們並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再者,河南糧價高漲,商人必然會蜂擁往河南運糧,等河南的糧食一多,糧價自然就會落下來的,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價格調節市場。”

最後一句,朱慈烺有點說漏了嘴,將前世裏的語言用了出來。

“價格調節市場?”

果然,這一句引起了崇禎帝的注意。

他皺著眉頭,冷冷注視著兒子,同時心裏揣摩著這句話。

朱慈烺急忙解釋:“其實就是豐年糧米價錢便宜,災年糧米價錢高漲的道理。因為市面上糧米少,所以價錢就高了,我大明富有四海,南北千裏,不可能同時遭災,有災荒之地,必然也會有豐收的地方,只要有足夠的利,鼓勵商人南北運輸,調配糧米,朝廷肩膀上的壓力,必然可以減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