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李國禎猖狂(第2/3頁)

這一來,糧商們都坐不住了,海米比漕米成本低,這點常識,糧商們還是知道的。糧米這東西不比其他,一旦賣不出去,屯到糧倉中,到一定時間就會黴變,更何況這關系到市場占有率和長期的地盤,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一致向京惠商行施壓,要求京惠商行不得破壞行規,應該采用和他們相同的市場價錢。但趙直不理。

其後糧商們使用各種辦法擠兌京惠商行,比如雇傭流氓搗亂、或者雇人到京惠商行反復買糧,但這些伎倆都被趙直一一看破並化解——朱慈烺事先就有預料,提前給留京的東宮錦衣衛打了招呼,有東宮錦衣衛的暗助,所有敢到京惠商行鬧事的人,沒有一個能占到便宜。

正面打不開,糧商們又開始使用陰招,有人向趙直發死亡威脅,有人到順天府告狀,說京惠商行藏私,請官府到京惠商行稽查,又有人向朝中的權貴求援,以求除掉京惠商行這個破壞市場行情的老鼠屎,又或者自己也能走海運的後門。

但同樣無用。

這一場商戰,前後持續了一個月。

其間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卻也是驚心動魄。

而後,一些聰明的、膽小的糧商已經看出了京惠商行背景的強大,不敢再和京惠商行爭鋒,而是悄悄調低了自家糧米的售價。

但一些大糧商,尤其是一些自認有背景的糧商,卻仍不願意服輸。他們都在觀望,想著廣東福建兩省的糧米畢竟有限,京師這麽多人,看你京惠商行能堅持多久?

而隨著開封之戰的結束,京惠商行和糧商們的矛盾更加激烈。

河南有百萬流民,所需要的八十萬石糧米,非京惠商行一家所能承擔,為了鼓勵糧商們向河南運糧,朱慈烺決定公開的擡高河南的米價,京惠商行運到河南,賒賬給官府的糧米,最低五兩一石,甚至可以到六兩。反正流民也買不起,一兩一石和五兩一石,對他們沒有任何區別。歷來,官府在災區都是強壓米價,造成的結果就是黑市泛濫,有價無米,朱慈烺這一次是反其道行之。給商人足夠的利,令他們往河南運糧。

這一來官府的賑災成本會增加,原本三百萬兩銀子的預算,怕是要增加到四百萬兩了,不過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筆銀子終究是到京惠商行的口袋裏了。

河南米價五兩,京師只有三兩一錢,那些通過漕運,原本要運送京師的糧米,大部分都不會再北上,而是會轉運到河南。但一般糧商可不敢賒賬給官府,他們要賣糧,只能賣給有錢的大戶和寺院,大戶和寺院在官府的強制要求下,都在招募流民,大興土木,這一來,就間接的減輕了官府賑災的壓力。

原本這是一石二鳥,但朱慈烺沒想到的是,這一政策卻激化了京師糧商們和京惠商行的矛盾。

因為京師糧商的成本又被推高了,但價錢卻在低档。

同樣是你京惠商行,同樣的糧米,憑什麽你在河南賣五兩,在京師卻只賣二兩五錢?你這是在河南賺錢,在京師賠錢啊,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獨霸京師的糧米市場,不給其他糧商活路!

事關生死,糧商再一次聯合了一起。

不過因為已經意識到了京惠商行的強大背景,所以這一次他們沒有再敢蠻幹,而是托人找到了小襄城伯李國禎。

為什麽找李國禎?

因為京惠商行和京營是有業務往來的,京營的雞鴨魚肉,都是由京惠商行供應的,趙直這個人軟硬不吃,糧商們約了他好幾次,想要談判,但趙直始終不肯見面,所以糧商們想請李國禎當一個中間人。李國禎是小襄城伯,又是京營提督,趙直不給別人,還能不給李國禎面子?

李國禎風度翩翩,長袖善舞,是京師的名人,和京師富商巨賈頗有交往,這一次太子帶軍出征開封,精銳將領都跟著去了,獨留他主持京營事務,令他十分憤懣。“有志難伸”的情況下,他幾乎是每天都喝酒,且每次都喝醉。聽到富商邀請,他也沒有多想,當晚就赴宴了。糧商們也甚是乖巧,見了小襄城伯,並不提糧米之事,只是一勁的拍馬屁灌酒,等喝得差不多了,這才提出京惠商行的事情。

李國禎是小襄城伯,對京師米價的變動,一點都不關注,對糧價商戰,更是一無所知,聽到富商們不過就是想要見趙直一面,已經喝高了的他想也沒想的就同意了——不過就是一個給京營供應雞鴨魚肉的商人嘛,有什麽大不了的,喚他來見就是了。

聽到李國禎召見,趙直不敢怠慢,急急來見。不過進了酒樓,見京師的幾大糧商全部在場之後,他立刻就明白怎麽回事了。趙直,人如其名,雖然經商有成,但本質上還是一個直性子人,見李國禎喝多了,語無倫次,又懶得和那幾個大糧商說話,於是向李國禎客氣了兩句,轉身就走。李國禎喊都喊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