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糧倉碩鼠(第2/3頁)

小福王暴斃是大事,周王世子妃知道後,急忙遣人告與世子。

聽朱紹烱講完,朱慈烺眼睛一亮。

用信鴿傳遞消息的辦法,他並非沒有想到,不過並非所有鴿子都適合做信鴿,蕭漢俊試驗了幾次,但效果比較差,不是中途飛不見了,就是迷了方向,姍姍來遲,比馬匹還要慢。

周王府和鄭王府的鴿子能飛行兩百多裏,且長期往返,應該是很不錯的信鴿品種。

“世子叔,我有一事相求,不知你能答應嗎?”朱慈烺道。

……

周王府正門西面的承奉司內,河南文武官員和侯恂已經等了很久,太子殿下進去這麽久,怎麽還不召見啊?

終於,小太監唐亮出現了,微笑地帶眾人覲見。

太子身穿大紅的龍紋便服,端坐於存心殿。田守信手捧浮塵,站立在他身後。

待眾人參見之後,朱慈烺不廢話,直接切入今日的主題,那就是流民的安置和災後的重建。

高名衡有所準備,站起來一一回答,不過事情歸根結底還是落到了一個難點,那就是河南巡撫衙門沒銀子沒糧食,也沒有土地,想要安置災民,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向朝廷求援,除了懇請朝廷減免河南的賦稅,還需要大批的糧食和銀子。

照規制,身為太子的朱慈烺無權幹涉地方事務,但因為有“代天巡狩”這個名號,所以也就有了模糊的空間,既然“巡”,自然也就要管,何況崇禎帝已經授予他任免中原地區四品以下官員的權力,等於是公開授權了。

流民安置是流賊是否能再起的重要關鍵,這一點,在座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奈何天災不斷,府庫空虛,地方上實在是拿不出安置的錢糧。如果不趁太子在開封之時,向太子稟明,等太子離開開封,地方安置不利,流民再起,所有罪責就都是地方官員的。

因此,高名衡不止是在向太子稟明實情,也是在向太子訴苦。

朱慈烺皺起眉頭。

河南災情比他想象的更嚴重,開封城外的麥田不是被焚燒,就是被流賊搶割而走,開封地區今年幾乎是絕收。

而同一時間,全國的形勢也都不是太好。

陜西,山西,河南,雲南,都是大旱大蝗、大饑大亂,人相食。連糧食主產地,湖廣,今年的形勢也非常嚴峻。除了天災,更有張獻忠、左五營等流賊施虐,以至於糧食減產不少,照趙敬之的估計,今年的湖廣的產糧會比往年少兩成。所謂“湖廣熟,天下足”,湖廣這個大糧倉產不出糧食,各地的情勢可能會更加混亂。

明年情況會更糟。

到了崇禎十七年,甲申年,除了大災之外,保定京師一代還會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鼠疫。死者數十萬。

幾番交加,大明的覆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沒有兵可以練,鼠疫也有了控制的計劃,但旱、蝗、水災卻非人力所能控制,

到此時,朱慈烺越發認識到推廣新型農作物對大明朝的重要了,五月他離開京師時,玉米番薯馬鈴薯都已經透出了青苗,據宋應星從京師送來的文書,三種農作物都長勢良好,特別是馬鈴薯,長的尤其喜人,真可謂“我行其野,芃芃其苗”。

三種農作物,今年收成應該都不會太差。

可惜,數量太少,要想真正填飽天下人的肚子,挽救大明的糧食危機,全面在全國推廣開來,尚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肚子不等人,如何保證那幾十萬的流民今冬不被餓死,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高撫台,你以為,穩定這些流民,令他們安心生產,大概需要多少賑濟糧?”朱慈烺問。

高名衡猶豫了一下,拱手:“如今開封城中有流民十萬,侯恂侯老尚書那有流民十五萬,算上汝州,許昌,南陽,洛陽,零零總總,河南境內的流民最少有六十萬,如果要賑濟安置,以每人每天平均四兩糧食計算,一月需要九萬石。此外各地百姓被流賊擄掠,存糧都被一搶而空,朝廷也需要賑濟,加一加算一算……”一咬牙:“一月最少需要二十萬石,如果要今冬不餓死人,一共四個月的時間,需要八十萬石。”

“八十萬石!”

大殿一片寂靜,即使是承平時期,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何況現在大明朝內外交困,天災不斷,各地糧倉早已經見底?不要說流民百姓,就是各地官軍的軍糧都不能保證,出征之時常常需要緊急調配。

官兵都如此了,何況流民?

在高名衡匯報時,侯恂撚著胡須,愁眉深鎖。他是做過戶部尚書的人,深知大明朝廷錢糧的困窘,旱、蝗、水災不斷的情況下,北方地區的糧米自給率連三成都沒有,剩下的缺口全部需要從南方轉運而來,不止是糜爛了北方,漸漸也推高了南方的米價。萬歷年時,南方一石米不過六七錢銀子,但現在已經到一兩多銀子了,而米價的推高增加了官府賑災的成本,八十萬石的糧食,加上運費和損耗,算起來得兩百多萬兩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