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忠臣膽氣(第2/3頁)

楊文嶽愣了一下,拱手:“是。”

丁啟睿心有疑惑,不明白田守信為什麽留下楊文嶽?但卻不敢多問,躬身告辭。

丁啟睿走後,田守信令人換了新茶,和楊文嶽面對面詳談。

楊文嶽驚疑更多。

作為一名東林黨人,楊文嶽對內宮之人並沒有什麽好感,甚至是帶著一絲厭惡,當年魏忠賢倒台之時,他欣喜若狂,在街頭作詩,為人所傳唱。這幾年他帶著保定兵在中原剿匪,對軍中的“監軍太監”不得不虛與委蛇,但內心裏,他對太監是相當不耐的,也因為如此,他對太子殿下不派文官,卻派一個太監到汝寧發布軍令的方式,頗有些不以為然。即使田守信和佟定方在魚台縣立了大功,他也不覺得這中間有太監的功勞,多半是遼東小將佟定方的大功,東宮典璽田守信不過是順道“沾光”罷了。

因此,當田守信鄭重禮遇,做出促膝詳談的樣子時,他驚疑不已,不明白田守信什麽意思?

“制台勿要驚疑,咱家留下制台,乃是有一件要緊之事,非制台去做不可。”田守信臉色凝肅。

壓下心中的驚疑,楊文嶽拱手:“公公但請吩咐。”

田守信淡淡笑:“制台,軍中糧草不足,兩月軍糧怕是難以應對開封戰事,但開封危急,不容我等留在汝寧繼續籌集糧草了,身為保定總督,國之柱石,制台您可有什麽良策嗎?”

“這……”

楊文嶽臉色一紅。

糧餉是大明朝所有官員的短板,無論是誰,提到糧餉都是一臉苦笑,連楊嗣昌洪承疇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楊文嶽就更是不行了。不過他聽出了田守信話中的意思,於是拱手:“但請公公指點。”

“咱家倒是有一個辦法,但就是不知道制台大人有沒有膽量去嘗試?”田守信緊緊盯著楊文嶽。

楊文嶽雖然是文人,但膽氣極壯,田守信略顯小看的表情令他熱血騰的一下就湧上了腦門,臉色通紅的道:“公公盡管說,只要能為大軍籌集到軍糧,就算是刀山火海我楊文嶽也願意去走一遭!”

田守信撫掌贊道:“制台大人果然是一個豪傑!”壓低聲音道:“敢問制台,汝寧最有錢最有糧的人是誰?”

楊文嶽臉色微微一變,還用問嗎?當然是分封在汝寧的崇王朱由樻!

找崇王借糧,甚至是助餉,楊文嶽不是沒有想過,但崇王每次都是哭窮,他作為總督,也不好逼迫,因此很早就打消了向崇王借糧的心思。

田守信從袖中拿出幾封硬皮書信,鄭重其事的推到楊文嶽面前。

奏折?

楊文嶽大吃一驚,奏折這東西可不是隨便流傳的,田守信手中怎麽會有本應該在朝廷通政使司的奏折?

“制台不要驚疑,這幾份都是陛下留中沒有處理,但卻抄送存档的折子。”看出了楊文嶽的驚疑,田守信淡淡解釋。

楊文嶽這才放心,抄送存档意味著不再是秘密,朝廷五品以上的文官,都可以查看。

楊文嶽翻開了看,然後更是吃驚。

原來這幾份奏折都是彈劾崇王朱由樻的!

崇王朱由樻,分封在汝寧,這也是楊文嶽駐守汝寧的原因之一。明朝的藩王尊貴的不得了,一旦藩王有事,被流賊殺害,有責任的督撫總兵一個也不能免,都要被斬首棄市。前任河南巡撫李仙鳳就是因為福王被害之事,而被論罪處死的,即使李仙鳳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在開封和洛陽之間往來奔波,最後保住了開封,但仍不足以抵消福王陷落的大罪。

侵占民田,私自經商,崇王被攻擊的兩點,雖然不是大罪,但已經可以列為行為不檢點,朝廷真要較真,也是可以降罪的。不過崇禎帝對宗親一向寬待,除非真正是違反了《皇明祖訓》和《宗藩條例》,否則他一般不會輕易問罪。這也是他將奏折留中不發的原因。

楊文嶽立刻明白了田守信的意思,用奏疏做威脅,向崇王要糧?

只是陛下既然留中了,就說明不想處置崇王,這一點崇王也是明白的,用這無用的奏疏去威脅崇王,真的會有用?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身為藩王,更應該以身作則。本來這件事應該咱家去做的,但朝廷有規制,咱家不能和藩王見面,因此就只能勞煩制台大人了。”田守信聲音淡淡。

但楊文嶽卻一下就聽出了他的意思。

田守信是東宮典璽,所做一切當然都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也就是說,令他去見崇王的並不是田守信,而是太子!想明白這一點,楊文嶽熱血沖腦,為籌集軍糧,本就是督撫的責任,現在卻累的太子殿下操心,實在是臣子的不遜。再者,崇王又算什麽?有明一代,藩王就是一群被圈養的勛貴後代,毫無權力,只要不危急他們的生命,在占據道理的情況下,督撫之類的官員完全可以大聲的呵斥他們。最有名的就是當年身為河南右參政的陳奇瑜呵斥試圖廢儲的老唐王。右參政只是一個四品,但卻讓老唐王啞口無言,戰戰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