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留三去一(第2/2頁)

“鹽商全國只有兩千二百六十一人,看起來,人數不多,關系也不大,但這些人的祖上可都是為朝廷立下功勛之人,朝廷為獎勵其後人,才特許食鹽經營,如今無緣無故的貿然取消,豈不讓人寒心?以後還會為朝廷盡忠盡力?朝廷的命令一旦發下去,這些人能服氣嗎?雖然他們只有兩千余人,但卻都是豪強世家,在地方擁有一定的勢力,如今流賊為禍,如果鹽政改革再過急過激,一旦有變,恐怕……朝廷力不能逮啊。”

周延儒說的很緩慢,很沉重。

某種方面來說,周延儒擔憂的確實沒錯,如今建虜流賊內外交加,局勢不穩,朝廷確實應該以維穩第一。

但朱慈烺卻不這麽認為,鹽商們個個富得流油,他們才沒有膽量造反呢,最多也就是帶人鬧鬧事,只要官員處理得當,一手武力彈壓,一手溫言勸和,就不信他們能鬧出大事來!而且大鹽商基本都在江南,即使是山西幫的鹽商,也都常住江南,就算他們鬧起事來,也無法和北方的流賊連成一片。

百姓生活困苦,一斤鹽居然就要300文,要知道,即使是財政最富裕的宋朝,一斤鹽的價錢都沒有超過100文,朱慈烺在前世看到的資料,宋朝的鹽價長期保持在50文左右,但百姓的收入卻超過明朝,因此,明朝鹽價已經成了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天災人禍流賊,再加上逆天的鹽價,百姓們走投無路,不造反才怪呢。

高起的鹽價,相當於是大明百姓承擔的另一個遼餉,遼餉廢除,鹽價自然也要打下來。

如此才能安定民情。

但朝臣們的想法顯然跟他不一樣。

“閣老說言甚是,臣附議。”次輔陳演也站了出來:“太子殿下有經緯之才,鹽政改革四策,策策都是治國良策,然第一策牽涉眾多,貿然實施,恐有窒礙難行之處,因此老臣以為,應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