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消滅貧民窟(二)(第2/3頁)

老約克在心情激蕩中做完這一天的工作,天色黑下來時領了份“重體力勞動餐補”——山寨方便面兩包——便急匆匆地去接女兒、拉著啞巴女兒回家。

當晚,老約克把自己領到的山寨方便面和兒子領到的土豆粉條再加上幾個土豆下鍋煮了滿滿一鍋,飽餐一頓後,父子倆便圍著地爐討論起市政廳的分流安置政策。

所謂的地爐,是指在房屋中央的地面上掏個凹洞出來,四周用撿來的磚塊石頭圍住,上方能架鐵鍋陶鍋、冬天還能留點余燼取暖的地爐子。

地爐裏的余燼還經常用來燜土豆、烤玉米,或是烤上一小把黃豆,饑餓時扒拉出來就能填肚子。

父子三人都吃得很飽,今晚的地爐裏便沒有塞土豆進去,漸漸熄滅的柴火映照中,老約克和小兒子越爭辯越激動,少有地爭吵起來。

“留在城裏做什麽,你沒聽到人家市政廳的先生們說了嗎,城裏沒有那麽多工作機會,輪不到咱們這樣的人家的!”老約克還是第一次被小兒子頂嘴,氣得直拍大腿,“趁你妹妹還沒有出嫁,咱們家可以去開個二十畝地。你知不知道二十畝地意味著什麽?不知道就等你大哥回來了問問他!”

“我知道有土地很好,可是父親,我覺得留在城裏也很好。”小兒子極力爭辯,“我聽管俘虜營的大哥們說,秋收結束市政廳就要開始修從杜塔塔城到因納得立的路,不光修馬路,還要修鐵路。到時候那些關在俘虜營裏的人要去服刑,對外也會招收修路工人。開山挖石頭這種危險的活計有犯人去做,咱們做賣力氣的活兒就行,我和大哥都可以去,妹妹也可以去後勤司……”

“你這個臭小子怎麽就不知道聽話,修路工人能幹幾年,路修完了以後呢,你還能幹什麽?”老約克氣得吼起小兒子,“開荒可不一樣,開出的土地就是你自己的,你老了以後還是你的,還可以留給你兒子!”

啞巴女兒急得團團轉,拉拉父親胳臂、扒拉下二哥的肩膀,可惜兩人只顧著爭吵,壓根顧不上搭理她。

同樣的爭吵,發生在貧民窟內的無數住戶家中。

有些人家吵得比較厲害,像是老約克和他忽然叛逆起來的小兒子一樣,驚動了鄰居;有些人家比較沉悶,只是時不時地爭辯幾句。

杜塔塔城易主的第四天,更多的貧民窟住戶主動跑到南城門下集合、等著市政廳的人把他們帶走去安排上工;也有更多的人在打工期間主動與管理他們的人搭話,反復打聽市政廳的分流安置政策。

擔任志願者的漢克太太和她的涼菜師傅凱利·伯克利兩天時間裏對她們負責的工人重復了幾十次同樣的話,嘴皮子都快磨出水泡了,卻絲毫也不覺得膩味,每次有婦女成群地圍過來詢問,她們還是會把說過的話再繼續重復一遍。

“我們來的時候順路看過新鎮,瓦格納先生和沃爾頓先生很負責的,跟楊先生賒買了很多農具借給開荒的人家用,還有那種非常大的、一天能翻幾百畝地的機器,叫什麽拖拉機的,只是想要申請機械幫忙的話得排隊,而且在申請前得自己先把分配到的荒地收拾好……”

“女人當然也能幹,就是累了點兒,得比男人更能吃苦才行。”

“自己開出來的地肯定就是自己的,咱們這兒的戶籍本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呢,所有人都有單獨的一頁,你的名字下面就會寫明你開出的土地在哪塊地兒,是哪一年開出來的,你嫁人以後你的档案是跟著你走的,誰也強占不了……”

華夏國鄉村女性流失嚴重,最大的原因是,女性在鄉村不擁有生產資料。

分配不到宅基地,名下沒有土地,沒出嫁時是娘家的大件財產,嫁人了就是夫家的大件財產;就這麽個處境,鄉村女性不削尖了腦袋往外跑才叫不合邏輯。

這個異界也有類似的“國情”,鄉村普遍男多女少,因納得立已經被國家深耕了一年多的鄉村,哪個村子都有那麽幾個一輩子娶不上妻子的老鰥夫。

而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除了農業社會一貫的重視男性勞動力因素,還有高居不下的女性自殺率——當初塔特爾·喬給紀棠拎著下鄉調研時,就自個兒親身體驗過這種糟糕現狀。

畢竟……華夏國鄉村婦女過不下去了還能往城裏跑,當保潔保姆清潔工都比留在鄉下當大件財產強;而這個異界的婦女,卻沒有地方能跑。

這種鄉村現狀當然是不健康的,以這個異界的生產力水平,也沒可能像華夏國一樣大力搞合村並鎮、全面推廣城市化——經過多角度調研考察,專家組的看法是,指望萊茵王國(專家組已經把萊茵王國都視為領主楊的自留地了)跑步進入現代社會是不實際的,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萊茵王國都必然是,也只能是大部分國民以農業收入為主的農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