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小目標(第3/4頁)

華夏國歷史上的封建統治者是要臉面的,往往不會把農稅定得太高。

但華夏的封建統治者們本質上與這個異界的封建貴族是沒有區別的,都是剝削者、都會想方設法地從平民身上割肉,所以雖然名義上的農稅不高,但他們會“發明”出無數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來剝削平民。

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因超凡力量的存在而從未被人數最廣的底層掀過桌子砸過碗,便連面子工程式的“仁政”也懶得做,農稅四成(王室、教會、大領主、和大領主分封的小領主)只是基礎,“發明”稅目的工夫都省掉了。(PS2)

金斯利被楊秋問得無話可說。

如果只是一兩個村子搞搞水利,那麽金斯利也不是沒見過……一些以平民身份獲得授勛的騎士領主知道平民的苦,確實會舍得從自己的財產中拿出一部分來興修自家封地上的水利。

但兩個鎮子、幾十座村子搞水利,這就不是某個懷著天真情懷的騎士領主能做到的了——當這些騎士領主爬到擁有這等資源的地位上時,也不見得還願意繼續這麽幹。

金斯利正糾結時,又聽楊在旁邊繼續以淡然的口吻說著驚人的事:“因納得立有二十六座小鎮,人口最多的幾座大鎮中只有紐因鎮不缺水;市政廳主持的人工河道、人工蓄水湖,必須以覆蓋二十五座鎮子為計劃規模。”

“這個工程量不亞於巴特萊斯家當年重建因納得立城了,不過市政廳對這項工程的信心是很充足的,按照目前的發展計劃,只需從十年內的財政收入中每年支出一部分,就能將這項工程持續開展下去。”

“除了助力農業發展,水利工程的開展還能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你或許從民政司的文員小姐口中聽過吧?僅今年開始的人工河道工程,就解決了一千六百多名合同工的就業問題,有一千六百個家庭能在河道工程的前期獲得穩定收入。”

“境內的水利工程展開來,許多原本澆灌困難而未被開發的土地也可以得到開發,僅是威斯特姆一地,就有幾處靠近預定人工水利的地方、約二十萬畝的地可以考慮在明年組織開荒……”

因納得立的人口,遠遠沒到飽和的程度。

幾十家貴族和教會壟斷了接近五成的耕地,指的是水資源充足、地勢平整的可耕種土地;未開發的荒地,要比已開發的土地多得多。

而開荒這種事,也是根植於華夏人骨子裏的傳統熱誠……宋時人們掛在嘴上的“蘇常熟,天下足”諺語,到清時就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即使是在封建王朝時代,華夏人對於開墾的熱情就已經十分充分。

國家隊用服務時長換走的頭盔,投入了不少農業方面的退休專家進來。

這些幹了一輩子農業的老人們現實裏有的坐在輪椅上度日,有的甚至已經得了老年智呆。

因病理原因大腦無法正常運作的老人們微腦電要比植物人活躍得多,自然可以順利地被矩陣烙印投影到這邊來;到了這邊後不僅能恢復正常的思考、行動能力,還和中風癱瘓的老劉一樣可以通過錄視頻的方式跟家人、親友溝通。

能在“遊戲”裏重新恢復生命活力的老人,對“遊戲”的癡迷程度跟重度玩家是差不多的,要不是每個地球日的“登錄時長”被限定在12小時,這些老專家能成天呆在“遊戲裏”不下線。

因納得立這個在本地人看來的窮鄉僻壤不毛之地,對於一輩子都在與天地鬥爭的農業專家們來說,那真就是個魚米之鄉的幼年期;才剛進入“遊戲”不到倆地球月,這幫老專家就已經跑遍了因納得立全領,把未來十年內的開發計劃都給做出來了——執政的趙蓁蓁要不按他們的意願幹,人家還會不高興。

楊秋對農業專家的開發計劃沒有任何意見的,他不會自滿到認為自己比為華夏國農業發展貢獻了一輩子的專家更懂農事,非常虔誠的全按著老專家們貢獻的計劃書來,不容許任何更改,也不會容許任何人阻攔進度。

楊秋的態度非常明確,被領主統治的領地是否能長遠地、可持續性地發展,是衡量領主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

如果不能,如果領主躺在現成的功績上睡覺,那這個領主就是不合格的,就可以被取代。

至於怎麽樣才算是在發展,楊秋暫時保留解釋權……反正金斯利估計也想不起來問這一茬。

聽著楊秋的介紹,金斯利也不由得悠然神往……

像是萊茵王國這種名不見經傳的東部小國、因納得立這種臨近索倫森的邊陲之地,若真能變成弟子描述中的繁榮興盛之地,那確實是讓人極其向往的事。

“……這是可以做到的嗎?”雖然心動,金斯利心中仍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