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小目標(第2/4頁)

墨家後,又有孟子提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的思想——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後代的影響,五世就斷了,沒法再繼承。

百家爭鳴的時代過去,諸夏先賢們的思想卻並沒有被華夏人舍棄,而是一直流傳沿用了下來;直到楊秋出生的年代,小學時就能從課本上接觸到這些璀璨如群星的先賢思想。

金斯利是位施法者,並且有足夠長的壽命,他曾親眼見證無數大小家族的興起和衰落,所以他是說不出祖先優秀後代也一樣優秀這種騙平民百姓的話的——血脈能繼承的只有姓氏,並不能繼承才能。

這個異界的施法者,其實在思想上是相當進步的,乃至於比部分地球人還進步——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仍舊有部分國家迷信王侯將相確實有種這套智障邏輯……比如華夏的鄰居島國,就連那些異想天開的漫畫創作者,也跳不出為他們筆下的主角安排個來歷不凡的出身這麽個桎梏。(PS1)

楊秋稱贊並認同巴特萊斯家祖先的功績,但認為當代領主阿德拉三世德不配位,這種說法,是可以說服金斯利的。

但楊秋最後補上的這句楚霸王的名言,把差點兒被說服的金斯利又拉了回來……

“你又有什麽可以能被公認的標準,來衡量某個貴族領主是否合格?你又有什麽根據來認為,由你取而代之可以比別人幹得更好?”金斯利惱怒地道,“隨便找個借口就去發動戰爭、搶奪領地人口,這種瘋子一般的行為邏輯,又有哪裏值得稱道?這是腦子正常的人能說得出來的話嗎?!”

面對金斯利的質疑,楊秋的反應是……一臉亢奮地站了起來,大手一揮:“這個問題簡直簡單到不需要用嘴巴回答——走著!”

一小時後,一臉懵逼的金斯利被楊秋拖到了威斯特姆鄉下的一座小村子裏。

這座有著百多戶人口的小村子是亡靈農業專家在春耕期間選定的“農業試點單位”之一,原本廣種薄收的土地被反復深耕出清晰明確的地壟,田地裏出苗不久的小麥生長得整整齊齊、像是經過大戶人家園丁的精心排布。

麥田不遠處,按照本地人習慣進入休耕期的土地,則種上了橫看成排側成列的大豆。

春耕時不少農戶想把麥田拿來種豆,被市政廳嚴厲禁止;但市政廳並不是不讓人們種豆,只是大豆完全可以種在休耕的土地或山地上,完全沒有必要占用麥田——華夏人最重視的問題永遠是糧食自給率,看到別人家的主糧的產量不足或降低,那華夏人就會比別人自家還焦慮。

按往年來說,這個時間段的鄉村已經結束繁忙的春耕進入農閑時期,會有部分青壯年進入周邊城鎮尋找打工機會,也會有閑下來的青壯在村莊附近遊手好閑地閑晃、惹是生非。

但今年,這些鄉村青壯顯然是沒有農閑的說法了……金斯利從亡靈馬馬背上下來時,看見的便是——無數青壯老幼在穿著制服的幹員組織下,頂著頭上的烈日、揮汗如雨地在田野間挖溝渠。

楊秋往遠處忙碌的人群一指,口氣淡然地道:“你在市政廳聽過‘村村通水利工程’這個詞兒吧?這個工程目前暫時只在威斯特姆和永望鎮進行,因為暫時只有這兩座鎮子的合法治理權是在我們的人手上的。市政廳負責修通從巴賽洛河引水到這兩座鎮子境內的主幹河道工程,從人工河道引水到各鄉村的活兒就得當地人自己來,他們正在挖的引水渠就是了。”

因納得立境內並不算缺水,鎮政廳去年秋冬時節組織過下鄉打井後,各村生活用水已經能夠得到保證,但澆灌田地只靠井水顯然是不夠的。

“威斯特姆境內並不是沒有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不過大部分河道都屬於威斯特姆境內擁有大莊園、大農場的貴族,平民想取水必須額外交錢,還要為農場主和莊園主幹活償還‘水費’。”

“我和我的亡靈們都從來不認為,一輩子生活在鄉間的農戶是蠢笨且講不通道理的,事實上,農民也好,城鎮平民也好,都比貴族更能講得通道理——你看,這個‘村村通水利’工程,一座村子只有一名鎮裏的幹員下來主持工作,並沒有更多的人幫忙,也不會給村民發酬勞,可他們知道村子裏通了無論旱澇都能派上用場的水渠對村子是有利的,連老人、婦女、小孩都會來幫忙。”

金斯利遙望那群熱火朝天地幹活的人們,一時無語。

“本地領主會收走農民田地產出糧食的三成——雖然萊茵憲法上是這麽規定的,但實際上絕大部分農戶都必須在秋收時上繳五成的糧食才能完稅。”楊秋平靜地描述著事實,“所有人都知道,農民能產出的糧食越多,本地領地能收到的稅也就越多,按理來說本地領主應當要想盡辦法來提升農業產出、把手頭的資源投注在這上面才對,這是利於農民也利於統治者貴族本身的好事……但你見過多少貴族這麽幹?”